第一天
出发时间:2007年7月23日 天气晴朗
普查地点:崇雒乡
参与人员:爱盟2007暑期建阳全境乡村文化普查第二期全体队员
主要行程:
6:30 校门口整队集中。拍照。
6:50 出发。
10:10 大部队到达崇雒。整理、打扫、休息。
15:00 崇雒村普查。
15:39 宋慈墓、苍茂坊普查。
17:08 菜园采访龚爷爷。
19:00 与崇雒乡党政办罗主任座谈会。
21:21 普查队伍总结会。
普查内容:
一、序曲。
2007年建阳乡村文化普查的第二期在今天出发。
早上6:30,全体队员们在一中门口集中,大家统一穿上了红色的普查衣服,佩戴上前一天晚临时去买的黄色草帽,整齐、精神。许多在校盟员因为要上课,不能参加二期的普查,一大早都来送行了。这次第二期的队伍里还多了一个特别的人——周阿姨。周阿姨是爱盟盟员张美琴的妈妈,2002年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徒步旅行。因为周阿姨是崇雒人,我们邀请阿姨和美琴一同加入我们的普查。阿姨说美琴最近比较忙,自己没问题,很愿意加入。于是早上阿姨很早就带着几包装备来到了队伍中间。龚老师因为家中有事,必须赶回邵武几天,所以前几天的普查参加不了,队伍里的两位大学生,刘智与游武兵担任普查队伍的老师。
我们在校门口排好队伍,龚老师在队伍出发之前对我们说几句话。龚老师郑重地谈了三点内容:
1.言谈举止要尊重二位老师(指的是刘老师与游老师)。
2.要欺负小妹妹,照顾好安澜、晓燕。
3.高兴周阿姨同行。周阿姨是周敦颐的后代,可以在崇雒找找周氏家谱。
接着二位老师、副总指挥安澜、寓意讲话。预祝二期普查顺利。
6:50,大家出发,2007年乡村文化普查的第二期正式开始了。三位女同胞——安澜、晓燕、周阿姨,由于身体和体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崇雒那边需要先联系与接洽,于是派三位女同胞乘车前往,为队伍打先锋。
队伍出发了。男同胞一行11人,一路好心情,傍着歌声,一路飞奔,8点钟就到了将口镇。得知由于班车没有这么早,三位“先锋”还没有出发,就决定停下小憩,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早餐毕,休息片刻,8:40左右,继续前行,心情依旧高涨,一路骑行,道路两旁山、蓝天,还集体朗诵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一首很深沉的诗,包含了爱意。在今年高三的壮行会上,高一年段的盟员为高三的盟员朗诵过。今天骑车于家乡的青山绿水中,也是充满了热爱的,爱的深沉啊。
途中遇上村口的路在修,只能下车推行。大约9:50,大部队在崇雒新路路边停下休息,大约15分钟,又出发。没想到,才骑了几分钟就到了崇雒乡。安澜、晓燕还有周阿姨已经与政府联系好了,因为崇雒中学在修葺,我们被安排住在崇雒小学。在崇雒小学,三位女同胞与大队会师。
大部队顺利到达,大家听三位女同胞叙述她们的行程。以下主要是安澜的叙述:
“原来,周阿姨是准备来崇雒后再借一辆自行车与我们一起普查的,但是觉得还是自己家里的“凤凰”好,于是又回家骑来了车。在资料室里,龚老师为阿姨发了普查的衣服、帽子、笔记本和活动手册,欢迎周阿姨加入队伍,并且说要按照正式队员的要求来要求周阿姨,阿姨说没问题,自己一定表现好。龚老师还特地让我背来了龚老师编的那本《龚式族谱》,希望我们的普查能够了解到崇雒龚式的渊源。因为张美琴今年高考考得好,志愿也填报的好,阿姨乐呵呵的。加上在崇雒是阿姨的老家,阿姨对于一切都很熟悉,总是遇见熟人,阿姨一个劲地打招呼,兴致勃勃。
我们大约9:33到达崇雒乡政府的。我首先联系了宣传委员吴阳。当时正好镇里的领导在开会,接到电话,吴委员立刻从会议室出来,下来迎接。吴委员很热情地我们问好,我们也递上了普查宣言,和我们的普查报告。因为还要开会,吴委员就请党政办的刘小亮带我们到崇雒小学,说一切都联系好了,只要找校长就可以。
于是就在刘小亮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好几条巷子,向学校走去。路上,小亮小亮很亲切、很热情,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他的情况。
10:00,小亮带我们到了中心小学。我们应该是从小学的后门进的。一进门的左边,就是食堂和学生宿舍。顺着路直走,一拐弯就是学校的操场了。校长办公室在操场旁的一座楼的三楼。我们来到三楼,郑校长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们了,这间办公室很宽敞,桌椅都很新。校长坐在电脑前面,招呼我们就座。校长说自己是崇雒后畲人,我们邀请校长如果有空与我们一起参与后畲的普查,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有时间一定去。’校长特地把生管老师周老师请来,告诉我们住宿的一些情况。我们告诉校长,我们希望还能有一间会议室,这样晚上能够开总结会用,校长说就用宿舍一楼的食堂餐厅,如果不合适,可以再找他。”
中心小学的宿舍都是由教室改装成的,每间房有上下铺24个床位,都是铁床。周老师带我们到了宿舍,我们综合一下,决定选择二楼的三间房间。由外到内,分别安排一队男生,女同胞,二队男生。我们去看了一下本想用来作为会议室的一楼食堂,食堂的桌椅都是固定的,与桌子联在一起,但是一张长桌子只有八个座位,我们的队伍有十四人。而且教室的灯是昏黄的,不适合开会。经过商量,决定二位老师与安澜再去找一下校长。郑校长很爽快地把楼下的教师办公室给了我们。那是一间语文办公室,门用铁皮紧紧包裹着,很厚重的感觉。走进去,里面有两排的黑色办公桌,平行排布。椅子正好14张,还有一个洗手池,以及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用了。
大部队放下行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搞卫生。先是打扫一下宿舍,还有一楼的厕所、洗衣槽都彻底地清理了。
出发时间:2007年7月23日 天气晴朗
普查地点:崇雒乡
参与人员:爱盟2007暑期建阳全境乡村文化普查第二期全体队员
主要行程:
6:30 校门口整队集中。拍照。
6:50 出发。
10:10 大部队到达崇雒。整理、打扫、休息。
15:00 崇雒村普查。
15:39 宋慈墓、苍茂坊普查。
17:08 菜园采访龚爷爷。
19:00 与崇雒乡党政办罗主任座谈会。
21:21 普查队伍总结会。
普查内容:
一、序曲。
2007年建阳乡村文化普查的第二期在今天出发。
早上6:30,全体队员们在一中门口集中,大家统一穿上了红色的普查衣服,佩戴上前一天晚临时去买的黄色草帽,整齐、精神。许多在校盟员因为要上课,不能参加二期的普查,一大早都来送行了。这次第二期的队伍里还多了一个特别的人——周阿姨。周阿姨是爱盟盟员张美琴的妈妈,2002年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徒步旅行。因为周阿姨是崇雒人,我们邀请阿姨和美琴一同加入我们的普查。阿姨说美琴最近比较忙,自己没问题,很愿意加入。于是早上阿姨很早就带着几包装备来到了队伍中间。龚老师因为家中有事,必须赶回邵武几天,所以前几天的普查参加不了,队伍里的两位大学生,刘智与游武兵担任普查队伍的老师。
我们在校门口排好队伍,龚老师在队伍出发之前对我们说几句话。龚老师郑重地谈了三点内容:
1.言谈举止要尊重二位老师(指的是刘老师与游老师)。
2.要欺负小妹妹,照顾好安澜、晓燕。
3.高兴周阿姨同行。周阿姨是周敦颐的后代,可以在崇雒找找周氏家谱。
接着二位老师、副总指挥安澜、寓意讲话。预祝二期普查顺利。
6:50,大家出发,2007年乡村文化普查的第二期正式开始了。三位女同胞——安澜、晓燕、周阿姨,由于身体和体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崇雒那边需要先联系与接洽,于是派三位女同胞乘车前往,为队伍打先锋。
队伍出发了。男同胞一行11人,一路好心情,傍着歌声,一路飞奔,8点钟就到了将口镇。得知由于班车没有这么早,三位“先锋”还没有出发,就决定停下小憩,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早餐毕,休息片刻,8:40左右,继续前行,心情依旧高涨,一路骑行,道路两旁山、蓝天,还集体朗诵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一首很深沉的诗,包含了爱意。在今年高三的壮行会上,高一年段的盟员为高三的盟员朗诵过。今天骑车于家乡的青山绿水中,也是充满了热爱的,爱的深沉啊。
途中遇上村口的路在修,只能下车推行。大约9:50,大部队在崇雒新路路边停下休息,大约15分钟,又出发。没想到,才骑了几分钟就到了崇雒乡。安澜、晓燕还有周阿姨已经与政府联系好了,因为崇雒中学在修葺,我们被安排住在崇雒小学。在崇雒小学,三位女同胞与大队会师。
大部队顺利到达,大家听三位女同胞叙述她们的行程。以下主要是安澜的叙述:
“原来,周阿姨是准备来崇雒后再借一辆自行车与我们一起普查的,但是觉得还是自己家里的“凤凰”好,于是又回家骑来了车。在资料室里,龚老师为阿姨发了普查的衣服、帽子、笔记本和活动手册,欢迎周阿姨加入队伍,并且说要按照正式队员的要求来要求周阿姨,阿姨说没问题,自己一定表现好。龚老师还特地让我背来了龚老师编的那本《龚式族谱》,希望我们的普查能够了解到崇雒龚式的渊源。因为张美琴今年高考考得好,志愿也填报的好,阿姨乐呵呵的。加上在崇雒是阿姨的老家,阿姨对于一切都很熟悉,总是遇见熟人,阿姨一个劲地打招呼,兴致勃勃。
我们大约9:33到达崇雒乡政府的。我首先联系了宣传委员吴阳。当时正好镇里的领导在开会,接到电话,吴委员立刻从会议室出来,下来迎接。吴委员很热情地我们问好,我们也递上了普查宣言,和我们的普查报告。因为还要开会,吴委员就请党政办的刘小亮带我们到崇雒小学,说一切都联系好了,只要找校长就可以。
于是就在刘小亮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好几条巷子,向学校走去。路上,小亮小亮很亲切、很热情,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他的情况。
10:00,小亮带我们到了中心小学。我们应该是从小学的后门进的。一进门的左边,就是食堂和学生宿舍。顺着路直走,一拐弯就是学校的操场了。校长办公室在操场旁的一座楼的三楼。我们来到三楼,郑校长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们了,这间办公室很宽敞,桌椅都很新。校长坐在电脑前面,招呼我们就座。校长说自己是崇雒后畲人,我们邀请校长如果有空与我们一起参与后畲的普查,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有时间一定去。’校长特地把生管老师周老师请来,告诉我们住宿的一些情况。我们告诉校长,我们希望还能有一间会议室,这样晚上能够开总结会用,校长说就用宿舍一楼的食堂餐厅,如果不合适,可以再找他。”
中心小学的宿舍都是由教室改装成的,每间房有上下铺24个床位,都是铁床。周老师带我们到了宿舍,我们综合一下,决定选择二楼的三间房间。由外到内,分别安排一队男生,女同胞,二队男生。我们去看了一下本想用来作为会议室的一楼食堂,食堂的桌椅都是固定的,与桌子联在一起,但是一张长桌子只有八个座位,我们的队伍有十四人。而且教室的灯是昏黄的,不适合开会。经过商量,决定二位老师与安澜再去找一下校长。郑校长很爽快地把楼下的教师办公室给了我们。那是一间语文办公室,门用铁皮紧紧包裹着,很厚重的感觉。走进去,里面有两排的黑色办公桌,平行排布。椅子正好14张,还有一个洗手池,以及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用了。
大部队放下行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搞卫生。先是打扫一下宿舍,还有一楼的厕所、洗衣槽都彻底地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