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市图片吧 关注:76贴子:2,728
  • 5回复贴,共1

【洛河之南】白居易之墓---白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今离区狮子桥、贺村、大屯一带),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苍松翠柏簇拥的白冢,就卧在“琵琶”端首。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又号“香山居士”,埋葬此地,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有人说,诗人生前喜欢伊阙(今洛阳龙门)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不过也有人说,诗人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白居易在官场中浸淫多年,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灰暗,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于是,诗人留下遗嘱:从今后代再不要做官。他见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让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拾级而上,两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躯干扶摇直上,鳞片斑驳,虬枝凌空横飞,左右交错,绿阴遮地,情趣盎然。山间泉吟溪唱,不绝于耳,优美动听,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翠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诗文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朗朗上口,洛阳为之一时纸贵。

  诗廊区还陈列着一些白居易的传世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等。读着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越发敬仰这位在中唐时期鼎力推行新乐府运动、开一代诗风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的。也有人说,诗人遗嘱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 

  白居易在长期的官场坎坷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冷淡,方才寄情于山水。他退出官场倾轧后,从一旁冷眼相观,更认识到宜海的险恶。因此,他对仕途是彻底失望了。而且,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 

  于是,诗人交待自己的后代:从今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他还研究了风水学,看到琵琶峰前面陡悄,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1楼2008-05-03 15:22回复


    2楼2008-05-03 15: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3楼2008-05-04 19:17
      回复
        感谢“酒吧之吻”提供图片


        4楼2008-05-04 19:18
        回复


          5楼2008-05-04 19:19
          回复
            • 123.116.118.*
            谢谢


            6楼2010-02-23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