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之怒吧 关注:5,433贴子:75,696
  • 17回复贴,共1

【畅说历史】大师们都是“两面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纪念那些思想先驱们

    ------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讲述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IP属地:上海1楼2015-04-13 09:53回复
    个人比较喜欢历史文化,也希望能和吧友们分享一些有趣或者拥有独特视角的历史文化知识反响好的话我就经常来更点内容,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告诉我,我去帮大家找材料。所发内容均在我的微信订阅号上(畅说历史changshuolishi)有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最后谢过吧主的支持,我也会继续支持本吧发展的不BB了,下面开更......
        ------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讲述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IP属地:上海2楼2015-04-13 09:55
    回复
      2025-05-13 00:57:43
      广告

      鲁迅
      鲁迅在《青年必读书》曾有一个著名论断“我以为要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但是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请鲁迅为自己刚上大学的儿子许世瑛推荐书籍时,鲁迅推荐 了《唐诗纪事》等十余部中国古书,其中有清代永瑢、纪晓岚的《四库 全书简明目录》。这部书是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时为入选的3470余种古书做的一个目录式的纲要,对每一部书都做了提纲挈领的简介。作为古代官修图书的目录大纲,这部书的指导思想非常正统,比如对经部的提要里就有“经者,天下之公理也”一类的正统话语。很难想象,推荐这部书的人同时也是主张不读中国书的人。


      IP属地:上海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15-04-13 09:56
      回复

        闻一多
        闻一多早年热衷于新诗写作,并大言古典毫无价值,但在生命最后几年却写下了“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写旧诗”的句子,对旧诗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闻一多曾因写作新诗在当时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故而发愤学术研究,精研古典文学,著有《古典新论》、《诗经讲义》等重要学术作品。


        IP属地:上海通过百度相册上传8楼2015-04-13 09:59
        回复
          最后附上一篇自己写的感悟,大家不胜赐教


          IP属地:上海9楼2015-04-13 10:01
          回复
            但为了实现变革和思想进步便对自身文化进行毫无选择性的“自残”是否可取?为了生存而将中华文明变成僵直的“植物人”是否”科学“?也许胡适对此作了最好的解答:“现在所谓的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
            作为运动,新文化运动确实是中国思想史上的旗帜和标杆;但作为手段,新文化运动废文言、斥儒教、排旧学的行为确也值得仔细斟酌。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保皇党的康有为倒还说了一句在理的话: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其实不难想象,这些“两面派”的大师们在怒斥传统文化的背后又是何其的痛心呢?当鲁迅用“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诗句纪念舍身就义的柔石;当胡适用文言文写下“吾之去国集乃是吾绝笔的文言韵文言也”的痛心陈书,大师们对待传统文化其实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只是在当时民风愚昧,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传统与新学之间,欲先取其一,必先废其一,只有先突破传统文化中的桎梏,才能拥有将新学与旧学融合的机会。
            所以说,“两面派”也有善与恶之分,大师们的两面派是为了思想和文明进步,这可比某些在舞台上道貌岸然,饭桌上狂言四处的人强多了。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4-13 10:02
            回复
              好帖子~


              IP属地:河南12楼2015-04-13 21:04
              收起回复
                没有神。所以蜡吹们是可以歇歇的。


                13楼2015-04-13 21:48
                回复
                  2025-05-13 00:51:43
                  广告


                  IP属地:河南16楼2016-05-27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