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瞳文学吧 关注:81贴子:862
  • 0回复贴,共1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希望的寄托,是美好、善良意志传承下去的人,是未来不断创新与变革的基础,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珍爱、最宝贵的财富!但遗憾是现在孩子的成长轨迹已经完全背离了这些。似乎成了父母亲或者家族炫耀和自我满足的手段,则完完全全漠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东西。比如,你家的孩子是否有要求你陪他/她,而你却因为白天工作累为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并承若好如果表现好(通常是作业或者是考试考得满意)就出去玩,而那天到来了,自己却忘了呢?还有,因为自己在外受了上司的责骂或者遇上麻烦事了,回到家把气撒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后发现自己错了又因所谓的面子问题挑孩子的毛病,然后又极力说服自己说是孩子的错,“我是在教导孩子,我没错”,之类的想法。当然,还有溺爱的,常识告诉自己一些事是错误的,可孩子一哭闹起来什么事都照做。这类事情举不胜举,甚至在自己无意识就做了。
一些家长自控能力差的,负面情绪与环境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一些如暴力、责罚、训斥、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哪怕有一次或者少许这样的经历都会带给孩子负面的体验,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负面体验,它是潜移默化的,一旦积累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因此,许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呢?小时候很听话的。” 往往都是这样的,然后再将过错与责任往孩子身上压。孩子在父母教导和关爱到一定年龄段时,这时的孩子不在是属于父母了,是社会的一员,将自己成人化,需要和父母交换意见突显与家庭的联系,各方面需要独立化,这时父母亲再干预他(她)们就会激起冲突。许多家庭父母自以为是,强迫孩子在独立时期做一些父母认为对的事情,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因此,在中国孩子不是叛逆,就是软弱,或者是在中立徘徊不定。
有些孩子的习惯(比如,咬人,摔东西,自残,等危险行为)在家长和周围人一再劝说与打骂情况下还发生,就可能是某种心里障碍或者脑部缺陷引发的。因此,做父母亲有必要也有义务观察自己孩子,不要觉得这些是小问题,它所真正揭示的问题可能超出任何一个想象。有时甚至是人为的习惯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与认知方法。这不是件丑事,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孩子的心是脆弱的,而且他们不懂如何调节自己心灵,遇到难受的事只好本能地躲在一旁默默无助地哭泣,所以,孩子远比成年人承受的压力更大。想法子改正孩子的习惯,而不是忽视任其发展,更不是用粗鲁的手段。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大人们的责任,因为孩子就像花的幼苗一样,肥料与水永远掌握在大人们的手中,孩子他们只顾着成长,至于以后发展的好不好看,那只取决于照看花儿的人细心与否。
讽刺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在问他们在忙什么时,他们都一口同声,为了孩子!可是往往却遗忘了孩子最关键问题,就是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而已。父母亲虽然忙于生计、虽然现实越来越激烈,但绝对不应该是淡漠孩子的理由。在孩子世界中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和和睦睦的,最好是自己想爸爸妈妈了,妈妈爸爸就立即出现在身旁,不会感到孤独,害怕。诚然,孩子长大之后,父母都老了,儿女与父母的感情已经决定了,如果小时候没有情感培养,那有自知的父母就不应该奢望儿女能对自己怎么样,而儿女呢作为儿女他们所承担的义务也仅仅是社会道德了,缺乏个人感情的投入,那种报恩的权利,在儿女身上,而不是在父母口中。
上述的这种事实,现在的父母亲还想一头埋于工作中吗?男女结婚了,生孩子,是对了自己,传宗接代,而有的却完全是意外导致的,孩子出生从那刻起到他成年的全过程中所需的一切完全是由外部环境操纵的(包括心灵的指引),而操纵的正是爸爸妈妈。因此,父母的全部付出都是必须且重要的,当然,至于养育成什么孩子出来,那就是方法问题而已。


1楼2015-04-16 08: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