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种刻板的思维,我称之为“一看到就想到”的条件反射式思维。比如,一看到“官员自杀”就想到“畏罪自杀”,一看到“官员抑郁自杀”就想到“官方掩盖真相”,一看到女官员就想到权色交易,一看到临时工就想到替罪羊,一看到年轻干部就想到官二代,一看到宝马肇事就想到富二代,一看到“点赞”就想到五毛,一看到美女就想到干爹,一看到辟谣就想到说谎,一看到“名人嫖娼”就想到“肯定是被迫害”。
这种“一看到就想到”的刻板思维,见证着官民间巨大的不信任,也见证着一个个政府丑闻、一次次官员说谎、一起起媒体曝光在舆论和公众心中累积的负面效应。当政府在临时工问题上说过一次谎,拿临时工垫背,就别怪公众一看到“临时工”的说法就哄堂大笑了,哪怕某一次惹祸的真的是临时工。当某一次政府辟谣被拆穿,后来被无情的事实证明完全是“以造谣的方式辟谣”,那个传言原来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后,就无法阻止公众“看到辟谣就想到说谎”的联想。
这种“一看到就想到”的刻板思维,见证着官民间巨大的不信任,也见证着一个个政府丑闻、一次次官员说谎、一起起媒体曝光在舆论和公众心中累积的负面效应。当政府在临时工问题上说过一次谎,拿临时工垫背,就别怪公众一看到“临时工”的说法就哄堂大笑了,哪怕某一次惹祸的真的是临时工。当某一次政府辟谣被拆穿,后来被无情的事实证明完全是“以造谣的方式辟谣”,那个传言原来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后,就无法阻止公众“看到辟谣就想到说谎”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