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07日 05:12:54
昨日上午,在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村的一片农田里,11名穿着洋气的中年人,和村民一起拔莴笋。烈日下,他们干得很起劲,熟练的动作毫不逊色于村民。他们都是33年前来这里下乡的知青。
当年的知青、今年51岁的杜克林说,197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们来到了这里。“当时我们种麦子、包谷、西瓜等。现在年龄大了,很想念当年的日子,这次回来,就是想再体验体验当年的生活!”
蹲在一旁吃饭的村民王军武说:“你们是知青啊,那还记得我不?我当年才七八岁,上小学3年级,丁锐老师带过我呢,开着电辘辘碾场!”身旁的丁锐一听,扬起帽檐说,“那你看我是谁!”师生相认,两人激动地握起了手。
“你是林林,当年最调皮的就是你!”“你是亚萍吧,都没怎么变。”当年农场副场长王养朝,如今已59岁了,但他依然记得当年的知青们。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记者 赵彬刘立春 实习生 周琳 摄影报道
昨日上午,在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村的一片农田里,11名穿着洋气的中年人,和村民一起拔莴笋。烈日下,他们干得很起劲,熟练的动作毫不逊色于村民。他们都是33年前来这里下乡的知青。
当年的知青、今年51岁的杜克林说,197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们来到了这里。“当时我们种麦子、包谷、西瓜等。现在年龄大了,很想念当年的日子,这次回来,就是想再体验体验当年的生活!”
蹲在一旁吃饭的村民王军武说:“你们是知青啊,那还记得我不?我当年才七八岁,上小学3年级,丁锐老师带过我呢,开着电辘辘碾场!”身旁的丁锐一听,扬起帽檐说,“那你看我是谁!”师生相认,两人激动地握起了手。
“你是林林,当年最调皮的就是你!”“你是亚萍吧,都没怎么变。”当年农场副场长王养朝,如今已59岁了,但他依然记得当年的知青们。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记者 赵彬刘立春 实习生 周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