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增设的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08年9月基地正式揭牌,同年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年6月杨德森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1年11月杨德森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支持与活力。
基地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全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前列。多年来,坚持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三提高为主旨,基地从无到有,走过了创业期、发展期,进入到深化期,努力打造高品位文化素质教育大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学校的独立建制单位,目前建有“三办一中心”(教务办、综合办、学工办、艺术教育中心),专职人员近20人。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提升人文素质、培育科学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弘扬先进文化”的24字理念,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独立实体,走改革创新之路,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运行模式。“课程、讲座、活动”三位一体,多角度、立体化持续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文化素质理念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以及提高大学文化品位与格调方面均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效明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基地将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划分为六个模块,即“中外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 、“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艺术修养与审美”、“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和“国防文化与船海史话”。近年来基地原有基础上加大力度搭建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升课程授课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师授课水平。目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大体完成,形成了以通识教育课程为总体框架,以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有力支撑的典型模式。
学校文化艺术实践拓展活动竞相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精彩纷呈、由专职艺术教师指导的学生艺术团体成绩斐然,“爱乐”钢琴团、“地平线”平面设计工作室、“启点”美术工作室、“海之韵”大学生合唱团、“飞鹭”舞蹈团、“弦之月”吉他社团、大学生管弦乐团、民乐团等相继成立。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在全国及黑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均取得过优异成绩。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亦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与文化艺术素质。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成立是我校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