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你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啊。
李玉刚:我确实会带给普通人一种鼓励。我的很多粉丝有时候正是从我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才喜欢我的。我希望能够传达一种正能量,给所有人。
记者:遇到困难时,有没有沮丧过?
李玉刚:会有。但我在某一刻心里上放弃,或者停止了,但在行动上,我从来没有停过。
记者:你一路向前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李玉刚: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一方面,人的一生一定要完成和实现一些东西,这是个人形而上的东西。另外,我是并没有退路的,我不干这个事情又能干什么呢?
外界看来,李玉刚的艺术之路是从2006年开始飞跃的,但是事实上,“草根”出生的李玉刚人生的巨浪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向他劈头袭来的。伴随着他的出名,有关于他的表演方式在业内业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传统京剧界人士觉得他的表演根本不叫“传统文化”,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新派的粉丝则认为,李玉刚是独特的,这就是他们喜欢上李玉刚的原因。
记者:你对自己经受的那些争议怎么看?
李玉刚:我的表演应该是在一个大范围的传统文化领域,但我又属于当代艺术,跟纯粹的传统两回事。在传统文化领域有一些议论和争论,大家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那是非常大的争议,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争议,但是还好,很多人看到我的努力和成长。我也是咬牙克服过去了。那个时候我也会想,自己的力量这么的薄弱,会不会在洪流中被击倒被淘汰了,但是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遭,我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按照自己的方式。
记者:是不是过了那个关,才有更多可以掌握命运的感觉?
李玉刚:是的。经历这些事情,它会让我变得更成熟。也调整了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美与丑、公平不公平。不会认为有一件好事情摆在那里让你做的。它在修炼你,让你更有上升的一种动力。
记者:你似乎是一个很顽强的人。
李玉刚:我属于遇强则强的人,越有困难越不会趴下的人。
记者: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什么?
李玉刚:(想了很久),我应该像白杨。我只有对它印象最深。我小时候在东北长大,白杨树就在我们家的周围,看着它一年四季从发芽到落叶再到发芽,我比较像它。
记者:舞台艺术现在其实处在一个不那么繁荣的状态下,你近五年来都在专注于舞台艺术,而且越来越精致与华美,对此你是如何想的?
李玉刚:舞台艺术确实很艰难,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还要这样做。但是,你看杨丽萍也在做。我们在舞台剧的这个领域当中,一定有几个人在做。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记者:你欣赏的舞台艺术家是哪一些人?
李玉刚:大陆的杨丽萍,台湾地区的林怀民。还有前一段时间去世的德国表演艺术家皮娜鲍什。
记者: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集结了一群热爱舞台舞蹈表演的人,您有这样的想法吗?
李玉刚:我读林怀民的传记的时候,就看他到处走,去很多地方。如果环境可以,我也想像“云门舞集”那样去培养一些人。只有自己有人,才能够去朝着自己的艺术高度去走,但现在我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练功、演出、看书、创作,这就是我的基本生活,我的全部。我几乎从不参加应酬。很多的朋友跟我说过要去交往,要去“围”,我不喜欢这样。我认为能够成为朋友的,就成为朋友了,哪怕你经常不见。交往公关下来的不是实在的,都是利用关系。我感觉那样挺无聊的。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到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额外的那个部分跟我没有关系。
面对面看李玉刚,他的样子并不“出彩”,并没有舞台上的“千娇百媚”,甚至他没有很多艺人、艺术家在生活中给你展现出的他们为了保持容貌而不自觉带有的“精致感”,而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没有完全那种“工作感”。他在与记者聊天时,出去了两三次处理他的行程问题,他的状态仿佛是一个小孩,有一点多动,也有一些小小的随性。他讲话的感觉很难形容,像是有个小白兔在他的语句间跳啊跳的,而与此同时,他还会偶尔间像是发现了什么,顺手在桌上一直放着的小本子上记上一笔。这一些表现让记者对他的基本个性有点无从判断。
李玉刚:我确实会带给普通人一种鼓励。我的很多粉丝有时候正是从我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才喜欢我的。我希望能够传达一种正能量,给所有人。
记者:遇到困难时,有没有沮丧过?
李玉刚:会有。但我在某一刻心里上放弃,或者停止了,但在行动上,我从来没有停过。
记者:你一路向前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李玉刚: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一方面,人的一生一定要完成和实现一些东西,这是个人形而上的东西。另外,我是并没有退路的,我不干这个事情又能干什么呢?
外界看来,李玉刚的艺术之路是从2006年开始飞跃的,但是事实上,“草根”出生的李玉刚人生的巨浪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向他劈头袭来的。伴随着他的出名,有关于他的表演方式在业内业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传统京剧界人士觉得他的表演根本不叫“传统文化”,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新派的粉丝则认为,李玉刚是独特的,这就是他们喜欢上李玉刚的原因。
记者:你对自己经受的那些争议怎么看?
李玉刚:我的表演应该是在一个大范围的传统文化领域,但我又属于当代艺术,跟纯粹的传统两回事。在传统文化领域有一些议论和争论,大家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那是非常大的争议,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争议,但是还好,很多人看到我的努力和成长。我也是咬牙克服过去了。那个时候我也会想,自己的力量这么的薄弱,会不会在洪流中被击倒被淘汰了,但是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遭,我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按照自己的方式。
记者:是不是过了那个关,才有更多可以掌握命运的感觉?
李玉刚:是的。经历这些事情,它会让我变得更成熟。也调整了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美与丑、公平不公平。不会认为有一件好事情摆在那里让你做的。它在修炼你,让你更有上升的一种动力。
记者:你似乎是一个很顽强的人。
李玉刚:我属于遇强则强的人,越有困难越不会趴下的人。
记者: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什么?
李玉刚:(想了很久),我应该像白杨。我只有对它印象最深。我小时候在东北长大,白杨树就在我们家的周围,看着它一年四季从发芽到落叶再到发芽,我比较像它。
记者:舞台艺术现在其实处在一个不那么繁荣的状态下,你近五年来都在专注于舞台艺术,而且越来越精致与华美,对此你是如何想的?
李玉刚:舞台艺术确实很艰难,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还要这样做。但是,你看杨丽萍也在做。我们在舞台剧的这个领域当中,一定有几个人在做。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记者:你欣赏的舞台艺术家是哪一些人?
李玉刚:大陆的杨丽萍,台湾地区的林怀民。还有前一段时间去世的德国表演艺术家皮娜鲍什。
记者: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集结了一群热爱舞台舞蹈表演的人,您有这样的想法吗?
李玉刚:我读林怀民的传记的时候,就看他到处走,去很多地方。如果环境可以,我也想像“云门舞集”那样去培养一些人。只有自己有人,才能够去朝着自己的艺术高度去走,但现在我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练功、演出、看书、创作,这就是我的基本生活,我的全部。我几乎从不参加应酬。很多的朋友跟我说过要去交往,要去“围”,我不喜欢这样。我认为能够成为朋友的,就成为朋友了,哪怕你经常不见。交往公关下来的不是实在的,都是利用关系。我感觉那样挺无聊的。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到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额外的那个部分跟我没有关系。
面对面看李玉刚,他的样子并不“出彩”,并没有舞台上的“千娇百媚”,甚至他没有很多艺人、艺术家在生活中给你展现出的他们为了保持容貌而不自觉带有的“精致感”,而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没有完全那种“工作感”。他在与记者聊天时,出去了两三次处理他的行程问题,他的状态仿佛是一个小孩,有一点多动,也有一些小小的随性。他讲话的感觉很难形容,像是有个小白兔在他的语句间跳啊跳的,而与此同时,他还会偶尔间像是发现了什么,顺手在桌上一直放着的小本子上记上一笔。这一些表现让记者对他的基本个性有点无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