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吧 关注:8,110贴子:5,972
  • 14回复贴,共1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 “十大国宝”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者评出的“中华十大国宝”
哪些才是台湾的的“中华十大国宝”呢?学者和民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学者评出的国宝分别是《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藏文大藏经》、《帝监国说》、《快雪时晴帖》、《国子监刊本(尔雅)》、《万壑松风图》、《早春图》、《溪山行旅图》。

《散氏盘》
“这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散氏盘,之所以珍贵,说白了就在于它的字多。散氏盘,共三百五十七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如今,这个国之重器成为我们得以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宝贵钥匙。秦始皇曾派千人水下寻九鼎,为了他的江山寻宝;1810年,阿毓宝在大雪中为嘉庆皇帝50岁生日送上寿礼散氏盘,由此当上两江总督,为前程献宝。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IP属地:甘肃1楼2015-04-26 19:13回复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定,多数釉面无光泽。此盆高6.7厘米,深3.5厘米,长23厘米,宽16.4厘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窑传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20件。


    IP属地:甘肃2楼2015-04-26 19:14
    回复

      《藏文大藏经》
      藏文佛经的装帧形式不同于汉族人习惯用的佛教经本,而是以经叶、经版和经衣组成。这种经本形式源自印度,为西藏佛教沿用,称为“梵夹装”。此为清朝的收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的经叶,正反两面均以金泥正楷书写,每函300~500叶不等,经叶依次序叠放后,边缘即呈现金泥彩绘的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等8种图案。


      IP属地:甘肃4楼2015-04-26 19:18
      回复

        《帝监国说》
        这是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每段故事先录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翻译成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通俗易懂。“台北故宫”所藏《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艳,制作精美。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该完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之后。


        IP属地:甘肃5楼2015-04-26 19:18
        回复

          《国子监刊本(尔雅)》
          此刊本由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印,保存完整。国子监自五代开始刊刻经籍,但如今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物证。值得一提的是,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庄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IP属地:甘肃7楼2015-04-26 19:18
          回复

            《万壑松风图》
            “宫廷画家李唐画了一幅《万壑松风图》,描绘的就是万岁山建成后巨岩重岗,云雾缭绕的景象。李唐喜欢用一种他自己发明的新笔法来画岩石,被称为“斧劈皴”,这使得这张画更具阳刚气质。岩石下有一曲流动的泉水,在画面上流淌了几个世纪,800多年的风尘让白色的绢帛变成了古铜色。松树干部的赭石颜色和松针的绿色都暗淡了。画面的落款隐密地写在主峰左侧的一剑远峰之中。”


            IP属地:甘肃8楼2015-04-26 19:19
            回复

              《溪山行旅图》
              这是一幅高2米6.3,宽1米3.3的巨大挂轴。是一千年前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岩与深邃林莽间。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却将山峰高不可攀的气势烘托得极其生动自然。
              当年徐悲鸿在北京故宫看到了这幅画,不禁赞叹道:“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画的题跋是一代文人领袖明朝董其昌的亲笔。几百年间,这一直是人们确认这幅画的主要依据


              IP属地:甘肃10楼2015-04-26 19:21
              回复

                《翠玉白菜》
                “翡翠白菜,是台湾人最为熟知的台北故宫藏品。因其长年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几乎成为台北故宫的代名词。只要提到台北故宫就会想起翡翠白菜。
                据说,翡翠白菜是清朝光绪皇帝瑾妃的嫁妆。翡翠白菜象征新娘清清白白,而白菜上的小虫则象征多子多富。翡翠白菜随瑾妃一同入宫。应该很受喜爱。一直摆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内。”


                IP属地:甘肃11楼2015-04-26 19:21
                回复

                  《龙形佩》
                  中华民族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佩玉的习俗,这组以青绿玉雕成的龙形佩产自战国时代,长20.5厘米,宽7.8厘米,厚0.75厘米。像这样尺寸如此之大而又保存完好的佩玉实属罕见。
                  青绿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层灰白斑。雕作一对盘旋绕转,气势矫健的大龙。龙体上满雕谷纹,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纹。为典型的战国风格。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传世的,成对战国玉龙形佩为数甚丰,但鲜有尺寸如此长大,而品相端庄,雕工精致的佳品。这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IP属地:甘肃12楼2015-04-26 19:22
                  回复

                    《大雁玉带饰》
                    长11厘米,宽6.4厘米,正面以多层次镂空技法,呈现大雁穿梭于河塘苇丛间的景况,塑造出线条层叠的丰富空间。背面则由铜制带扣,供穿系革带之用。这件作品既有元朝带饰的椭圆造型,又只呈现大雁而无猎鹰,可能创作于元明风格交替的时期。


                    IP属地:甘肃13楼2015-04-26 19:22
                    回复

                      《掐丝珐琅天鸡尊》
                      为18世纪后期文物,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高25.8厘米,宽9.0厘米,最长处21.0厘米,重约3535克。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与背部「T」形脊镀金,馀施浅绿及蓝地满饰各式羽纹,腹饰兽面纹,喇叭式口饰缠枝花及拐子龙等变饰,双足蹲在车轴上,以内卷的尾羽和镂制的车轮为座,器形庄重,釉色鲜明丽,是上好的陈设器。根据粉红、紫红等釉色,应属十八世纪后期的文物。


                      IP属地:甘肃14楼2015-04-26 19:22
                      回复

                        《清高宗夏朝冠》
                        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称为凉帽。冠高14厘米,直径28厘米,冠顶高12.4厘米。帽体以一种出产于东北的“玉草”编织而成,凉爽舒适。夏朝冠帽顶需系上“冠顶”、正面饰上“金佛”、并於背面缀上“舍林”,现以故宫院藏的冠顶、金佛、舍林等配饰搭配,大致还原为当年的样貌。这些帽饰均嵌有东北出产的名贵珍珠“东珠”。在清朝的制度中,只有皇帝王才能享有在“冠顶”与“金佛”上嵌入十五颗东珠的特权。


                        IP属地:甘肃15楼2015-04-26 19:23
                        回复

                          《汉六朝玉角形杯》
                          玉杯的质地为青白色的闪玉,杂有褐色斑。杯身似兽角,而横断面则呈圆角的长方形。器的正面饰一龙纹,从左上方起首,躯体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着尾部大幅度扭转到器的背面后再向上攀升,约在杯身的三分之二处回向,继而沿杯外侧的弧度徐缓下降,于杯的右下方盘卷成一圆后终结。首、身、尾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首、尾为高浮雕,身则为浅浮雕。器的背面浅浮雕一凤鸟,身躯亦呈S形。超过比例的长尾一直延续至杯底与龙尾相接,而顶部的凤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耸华丽。纹饰的处理虚实相间,布局四方呼应,具有律动感,且十分平衡和谐。


                          IP属地:甘肃17楼2015-04-26 19:23
                          回复

                             《多宝格》
                            “这是清宫内专门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宝箱,常被称为“皇帝的玩具箱”。多宝格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巧”字,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人们可以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珍玩。”


                            IP属地:甘肃18楼2015-04-26 19:23
                            回复

                              《清明上河图》
                              此为清院本(北宋张择端原作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设色绢本,长1152.8厘米,宽35.6厘米。“清明上河图”历代有很多画家相继模仿,清院本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仿本,雍正皇帝下诏绘制,乾隆年间完成。此版本广采各家所长,并增添了很多明清时代的特殊风格,如踏青、戏剧、猴戏、特技和擂台等。


                              IP属地:甘肃19楼2015-04-26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