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赶场天吧 关注:6贴子:40
  • 0回复贴,共1

遗忘在大山的苗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自:
酉阳桃花源之——酉酬苗音(摄影师吴晓)
刚刚在火塘边坐下,77岁的张自富老人便热情的问我:“尼窝尼惹?”刹那间,我一头雾水,急忙向同行的木叶情歌王子白现贵老师求救,白老师是酉酬的土家族,虽然对苗语并不陌生,此时却也傻了眼;经过询问,张志富老人翻译了刚才自己的问话:“你从哪里来?”,原来,虽然张志富老人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苗族,追根寻源,却是从湖南沅陵神州迁移到酉酬的,只是由于族谱早已遗失,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但老人家还清楚的记得家族辈分的排序“国政天兴顺,官清民自安,胜德宜昌华,永远运吉祥”,而这个辈分排序已经在酉酬延续了至少十代以上了;正在此时,同村的81岁苗族大妈李桂芝听说了我们到来的消息,也赶了过来,一时间,两位老人间的对话把我们带回到了一个神秘遥远的年代,因为两位老人的语言是被当地人称之为“洼乡语”的一种古老苗语,而在整个酉阳县,乃至渝东南地区,也只有酉阳县酉酬镇的古田村、板栗坪、金沟几个村组尚有十余位老人会说这种古老的语言;而其他的村民根本听不懂这种语言; “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挣了钱回来在公路边盖好现代式的小楼房,就又出去了,整个村子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在留守。”说到这儿,张自富老人有着难掩的无奈,其实我们随着张自富从他公路边儿子给盖小楼走回村里老屋时已经感触颇深了,村子里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老屋早已衰败不堪,甚至有些已经坍塌,像李桂芝大妈这样的同村几位老人有机会聚在一起时才会有机会通过“洼乡语”重温那份古老的记忆; 张自富是从浙江儿子那儿帮带孙子才回来几天,守着空荡荡的老屋,老人虽然十分寂寞,但只有在这儿,老人才有家的感觉;只有在这儿,老人才感觉和祖辈们离的很近;也只有在这儿,老人才感受得到乡音的存在;“洼乡语怕是要在我们这几个老东西这儿断根咯!”说这话时,张自富和李桂芝老人的无奈中透出丝丝悲凉; 我们离开时,老人只用洼乡语“买噶又热哈吉(欢迎再来)”做了送别,并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火塘,或许他非常明白,我们的采访并不可能给“洼乡语”带来新生,回眸的那一刻,只有那只陪伴老人的小猫安静的卧在门榄上目送我们远去。[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4-27 07: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