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葬魇吧 关注:2贴子:798

没有前途的崛起---中国国产高达模型产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质量)还算可以!'一位购买了国产通天(TT)高达模型的玩家兴奋地说。
下图为“Strike Noer(中文名:黑强袭)” 高达模型效果图:
X
随着国产高达模型质量的提升,国内高达模型发烧友从此也能买到性价比高的模型产品。可是,国产高达模型的崛起背后意味着中国版权问题的复杂化,严重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29 07:11回复
    先介绍一下“高达”的背景知识。
    何谓“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是日本动漫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是日本真实系机器人卡通的元祖。此系列作品,包括动画、漫画、小说以及相关游戏等,自1979年至今仍不断有新作推出。最近2008的新作为:《高达00》.
    “高达(GUNDAM)”为其中主角性机器人。而作为动漫人气最高的高达(人形机器人),后来就演变成现实中的高达模型,这是日本庞大的高达动漫产业的重要一环。现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高达模型的价格从100--1000元不等,甚至个别限量版(升值潜力大),有钱也买不到。
    国产高达模型的前世与今生。
    前世:国产高达模型的早期生产厂家之一是香港恒智达玩具公司。10多年前,高达模型主要买家是较发达的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大陆的高达模型发烧友基本不存在,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不发达,青少年没闲钱购买;二是:当时《机动战士高达》这部动画片还没有在大陆流行,现在大陆的电视台还不能播放这类动画,当代中国大陆的青少年只能通过网络的途径观看配中文字幕的日语配音的《机动战士高达》,而广东地区的青少年可以通过香港电视台观看粤语配音的《机动战士高达》。
    今生:后来,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高达模型市场才渐渐形成。原来生产普通玩具的大陆公司开始生产低端的高达模型,价格在100元以内。而原本专业生产模型的公司,在生产汽车,军事模型的传统业务上,新增了高达模型这一领域,此类公司占领国产高达模型的中高端领域,模型价格100---200元不等。
    大陆高达模型生产厂家,在初期质量不如港版的,但是在最近几年已大幅度反超港版质量。目前,大陆的通天模型公司是此领域的领头羊。
    本文开头的那位玩家的模型就出自通天(TT)之手。
    下图为通天(TT)出品的“Strike Noer” 高达模型,中文名:黑强袭高达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4-29 07:11
    回复
      2025-05-21 04:56:31
      广告
      通天(TT)模型公司简介:
      TT(通天),厂址:汕头市澄海区泓利电子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新生的国产高达模公司,2006年才踏入国产高达模型市场,早期以四驱车、陀螺、弹珠人为主。 TT一直以高组合度,高还原度和高性价比,被国内玩家称赞。
      中国高达模型市场的现状。
      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青少年有意购买高达模型,可是高昂的日本模型令许多普通的消费者却步。在这种国情下,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心理需求下,国产高达模型应运而生。(PS:这与中国的其它盗版市场的产生背景如出一辙)国产模型价格30---200元不等,而同类的日货却要100--400元不等。
      可是,性价比极高的国产高达模型头顶上有两朵乌云,一是:和日货对比,质量有一段不少差距;二是: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
      国产模型质量现状。
      部分国内玩家不追求绝对质量,只追求性价比(国产模型价格为日货的20--30%,质量是日货的七,八成水准)。在中日模型价格悬殊的情况下,国产模型的产品种类少,缝隙明显,零件材质较差,组合度不好,个别关节强度不够,关节易断等缺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国产模型也有优点,模型说明书译为中文繁体字,还配上英文翻译。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翻译都相当准确,这就为国产模型远销港澳台,欧美地区做好铺垫。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4-29 07:12
      收起回复
        为什么国产高达模型的质量比日本原版的要差?
        可能对以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一下我将从行业发展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价格差异入手分析。
        国产高达模型的价格只有日本模型的20--30%,于是受“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等传统观念影响,大家很容易得出国产模型的质量比日本原版的要差。可是事实上本没有这么简单,大家注意一下,国产模型的质量并不是日货质量的两,三成水准,而是最高达到七成水准,这就是说国产模型物超所值。
        这就令人很疑惑,为什么国货这么物超所值?
        原因有三:
        一,日货是进口的,所证总体的税比国产模型要高,而且日本制作模型成本比中国高。这原因非常明显,大家都懂。
        二,质量的差异。高达模型的成本主要来自制作模具的费用,而业内人士就知道:但模型的精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想增加精细度(哪怕是那一点点)将付出比之前搞好几倍的成本。于是呢,国产模型为了价格的绝对优势,质量肯定要比日货差。
        三,国产模型没有交付知识产权费,模型设计费,都是直接翻模制作.这主要原因,而且造成市场扭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4-29 07:18
        回复
          下面提出一个许多人提及过的观点:即使有能力做得和日货一样好,国产高达模型也不敢做得比日货要好。这又是为什么?
          这主要原因是国产模型公司不敢抢占日货的高端市场。
          大家想一下,如果国产高达模型做到日货一样好(九成水准就行),而价格绝对比日货低,这样国人还会买日货吗?答案是绝大多数人都去买国产模型去了。(不排除一些知识版权意识高的玩家依样选择日货)
          这样日本模型公司的进口生意大受影响,可能会引发跨国诉仲。
          而现实日本公司明知道中国盗版模型泛滥,也不去打击,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想通过盗版模型开发中国市场(跟微软早期战略一样),而更主要原因是国产模型的泛滥并没有太大影响进口日本模型的高端市场。打击盗版的成本非常高,远远超出出口模型的所赚利润。
          简单来说高达模型的市场不大但分层很严重,日货专攻高端发烧友市场,国货由于技术水平较差等客观原因主攻中低端市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29 07: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4-29 07:36
            回复
              深圳可能在未来衍生出新玩法:依托硬件产业链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生态
              “山寨引发的这种自由不仅成就了供应链,还满足了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
              文章概述:深圳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2014年,深圳创业公司一加科技的一款手机在欧美大受赞誉;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英特尔、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纷纷拉拢深圳,谁都想在深圳的硬件产业链上分一杯羹。从山寨之都到硬件天堂,这些年深圳发生了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10 21:22
              回复
                据美国科技研究机构ABI的报告,尽管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毛成本上升了150%,但深圳仍然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2013年申请量超过1万件,约占全国总申请量的一半,领先于排名全球第六的法国。用开源硬件提供商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的话说,深圳正从一个曾是做便宜货的地方,转变为做产品的便宜地方,最后变成了唯一能做好产品的地方。
                也许深圳华强北的微妙变化更能说明深圳正在发生的改变。始建于1988年的华强北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子批发市场,同时辐射欧美地区。曾经被各种汗味、肠粉味弥漫的电子市场,如今成为创客圆梦的好莱坞。2012年,法国软件工程师希瑞尔·爱博斯维尔(Cyril Ebersweiller)把他的硅谷硬件孵化器公司HAXLR8R搬到了华强北。在希瑞尔看来,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这里有全球最完整的硬件供应链和效率非凡的工厂。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而在全球,成千上万名创客正通过电子商务享受这个强大供应链带来的便利。
                试图在深圳硬件产业链上耕耘的不只是创客。2013年年底,芯片巨头英特尔与深圳多家白牌厂商(多指没有品牌或不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了近30款平板电脑产品,企图在深圳硬件生态圈抢得一席之地。2014年4月,微软宣布对9英寸屏幕以下的Win8系统平板电脑和WP系统手机的OEM/ODM合作伙伴提供免费授权许可,拉拢深圳的大小白牌厂商。此外,在深圳深耕多年的移动芯片巨头高通也加大与白牌厂商的合作力度……跨国科技巨头由此开始另一条在华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依靠深圳的工厂、劳动力,而是依靠与深圳本土公司共建的硬件生态圈。
                在环境、专利、劳动力成本等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中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深圳在制造业转型道路上再一次跑在了前面。成长于“山寨时期”的这一代深圳公司和企业家,正在发生个人视野和公司战略的升级变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10 21:22
                回复
                  2025-05-21 04:50:31
                  广告
                  制造业在升级
                  一颗传感器离开深圳的加工厂后,要被运往马萨诸塞州。这种元器件被层层泡沫包裹严实,重量不过几克。它们通常通过航空和公路运输,但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得延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到达美国东海岸。在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的创客工作室里,如果幸运,这颗传感器能在不断测试后被安装在创客们的新鲜玩意儿里,加入到美国创新制造业的大潮中。如果从eBay下单,这颗传感器完成美国之旅,至少需要一周。
                  “如果你就在深圳,买到同样一颗传感器的过程可能只需要5分钟。”希瑞尔坐在一张堆满螺丝钉、切割器和电线的工作台前说。从他身旁的落地窗望出去,就是人头攒动的深圳华强北商业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在过去的两天里,希瑞尔和美国女孩汉娜(Hannah)围着一个钥匙扣大小的PM2.5随身吸附器进行头脑风暴,里面的传感器已经换了5种。下个月,汉娜即将带着她的产品参加旧金山的展示会。
                  在华强北大厦10层,180平方米的HAXLR8R工作室被分割成上下两层。整个空间几乎被凌乱的工作台占据,各种昂贵的设备安置在周围:切割、焊接以及3D打印机。过去两年,全球的40多个创客项目在这里诞生:可充电的社交钱包、硬币大小的身体行为捕捉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10 21:23
                  回复
                    2006年春天,中兴公司职员杨涛决定结束清闲的办公室生涯下海创业。他在深圳海岸城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四处兜售元器件。2006年,珠三角遍布着系统集成商,大多是拿到国外的元器件做组装,或者按照国外的图纸做一个“山寨”产品。但那时元器件市场并不成熟,本土厂商拿到一张物料供应单时,对上面的元器件几乎没有概念。在中兴浸淫4年,杨涛对各种元器件了如指掌,随着找上门的本地工厂越来越多,他开始专门为上游企业做物料的供应链。
                    “3年前出现了一个公司叫小米,要是在8年前,雷军他绝对干不了这个事。”杨涛坐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办公室里,转动着手里的咖啡杯,语带豪气。他现在的身份是深圳思路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公司员工如今增加到150人。2014年8月,杨涛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小辉煌。思路国际旗下自主手机品牌“IVIO”新品在印尼首发,印尼副总统优素福·卡拉到场祝贺。
                    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属于山寨。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深圳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首次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这一年深圳手机厂家数量多达4000家,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做MP3、MP4这类小型电子产品的公司。“山寨时期竞争的最典型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以牺牲质量不断压低成本,你出50款我出100款,打得鸡飞狗跳。”杨涛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10 21:24
                    回复
                      “这种爆发式的自由满足了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郑志旺对深圳制造业做过长期的观察。据基金公司RoyceFund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过去10年,非洲手机的普及率从6%上涨到了80%。改变这些非洲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是苹果,而是产自深圳山寨公司的廉价手机。
                      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深圳公司的山寨能力让外国公司闻风丧胆。简单和劣质的模仿对知识产权构成了直接侵犯。郑志旺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外企业在选择与中国合作时显得犹豫不决,这实际上为技术引进带来了难题。而在文和军看来,山寨阻碍了差异化:“大家都想做差异化,但连成本都没收回来的时候,就被人抄了。”这话从一个曾经的山寨厂商口中说出来有些别样的意味。
                      不可否认,山寨的生命力激发了一种灵活异常的生态系统,成就了供应链,这也是深圳商业文化的独特之处。原本完善的手机产业链,在深圳被分割,形成固定流程,由不同的小公司分担。一系列神秘的角色浮出水面:从下游的元器件商、主板集成商、方案商,再到模具、组装、贴牌。这种对劳动力持续不断的分工使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逐渐形成的产业布局开始被市场认可为最快的效率组合。
                      “这种产业链的精细化分工也让创业成为可能,因为专注在产业链上一个很小的环节,不需要很多的资产。”郑志旺说道。企业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深圳形成了新的关系,只要产品好,不怕找不到合作方。“打个电话,跟对方说明你的需要,对方就能立即按照模具为你生产。”文和军说道。这种信任式的合作已形成了行规,它使得产业链得以高效率地运作,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1-10 21:24
                      回复
                        2013年,杨涛发现手机的外壳、电池都容易控制,“麻烦就在主板上,换来换去很头疼”。对手机而言主板无疑是核心,因为它凝聚了一个手机50%以上的技术含量。深圳的主板商多而无序,回款快的集成商自然成了香饽饽。但长此以往,伤害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他感到心里不踏实。“你是在买一个核心的东西,然后给客户。但是买驱动不了供应链,这样就无法提高用户体验。”杨涛有些激动地说。他逐渐意识到一件事情:手机的本质还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品,手机厂商拥有多少知识产权,决定它能走多远。
                        “要么就别干了,要么就有点儿梦想!”2013年春节,在一顿火锅宴上,杨涛一拍大腿,决定赌一把。公司决定专心研发,做方案公司,把技术核心握在自己手里。当时,市场上的3G方案商多如牛毛。作为这个市场的后进者,要想分得一杯羹,就得差异化。杨涛的思路是彻底放弃3G,预先开发4G的主板。
                        2013年开始的反垄断风波也让全球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学会了反省。为了在中低端市场与联发科竞争,高通公司的策略是预先抢占4G市场。但高通芯片的开发较为复杂,需要寻找那些技术过硬且愿意投入研发的方案公司,否则不合格的产品只会间接伤害高通的品牌。杨涛把公司所有的2000万元资金全投在了4G主板的研发上。同时,公司开始招兵买马,50%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他们大都来自索尼、摩托罗拉等公司。在一个技术驱动的领域,研发至关重要。十年前,研发为华为换来了海外市场的转机,赢得了与沃达丰的合作机会。现在,高通看上思路国际的正是它对研发的坚定投入。
                        杨涛在2013年注定要忍受两件事,一是难看的财报,二是继续默默无闻。全线投入一个在次年才可能上市的产品,意味着当年颗粒无收。但成果也立竿见影。2013年9月初,研发团队用高通骁龙800芯片研发了一个4G主板,并做成了样机。9月5日,杨涛和同事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拿着自己的样机,守在电脑屏幕前看小米3的发布。小米3同样配备骁龙800芯片,但这颗芯片被做成了3G。“当时,我们非常明确自己的技术和速度是领先的。”这给了杨涛非常大的信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10 21:25
                        回复
                          2013年,摆在文和军前面的也有两条路。2009年安卓系统推出时,公司抓住了平板电脑的机会。随着2011年平板需求暴增和电商爆发,公司财务积累非常快。如果继续做代工,可以持续疯狂地赚钱,但有可能再来一个金融危机公司就没了。另一条路是革命,找到新方向。
                          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制的滞后以及对灰色行为的宽容,让无数这样的山寨厂商在获得惊人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式的成长。但如果仅仅靠从前那种冲量的商业模式,文和军和他的公司可能并不会走得太远。2013年,文和军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华为、魅族还是OPPO,这些品牌都在走定位准确的精品路线。相反,大部分白牌厂商即使想做差异化,也会因为利润薄,仍然处在你抄我我抄你的状态。文和军决定革命——把公司的未来方向与一家急于在深圳占领市场的芯片巨头英特尔绑在一起,做自己的平板品牌,只推一两款精品。
                          文和军灰色的四层厂房位于宝安机场附近,从深圳市中心驱车到此需要1小时。工厂设在第二层,进入要求着白色褂子和鞋套,电子设备精密,要求绝对无尘的环境。首先看到的是生产车间,整个空间鼓胀着一种焦虑感。一排戴着发网、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面对面坐在工作台前检测成品。一天8小时,他们只用重复一个动作——用手指划动屏幕。如果不合格,就把它扔进一旁的绿色塑料箱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10 21:25
                          回复
                            IT巨头拉拢深圳
                            2013年,杨涛的公司开始全线研发4G手机主板,文和军的MP3代工厂正努力挣脱山寨向品牌公司进发。就如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那句名言:“1910年的12月,或在此前后,人性发生了变化。”2013年前后,全球硬件产业链的格局正在发生一些细微而又深刻的变化。
                            从2013年5月起,英特尔新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三次访华,每次都到深圳。在深圳,他没有见大佬级别的公司,而是忙着笼络那些键盘、电池以及主板集成商。在英特尔IDF(信息技术峰会)大会上,蓝魔、原道、酷比魔方这样的“蚂蚁雄兵”还被冠以了CTE(China Technology Ecosystem,中国技术生态系统)的名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微软在Build大会上宣布向屏幕尺寸在9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脑提供免费操作系统。2014年秋天,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现在华强北的街头。自从2014年2月4日接掌微软后,中国是纳德拉造访的第一个国家,而深圳是他的第二站。
                            这些国际大鳄的动作不无道理。12年前,《财富》杂志编辑路易斯·克拉拉写到,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技术、金钱以及管理经验正在把中国内地的南方变成整个亚洲的产业发动机,这里将成为亚洲唯一可以与日本相抗衡的地方。这一切在今天终于变为现实。深圳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10月,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增加值达3984.5亿元。
                            谁都想在深圳的硬件产业链上分一杯羹。自2011年起,消费型PC业务就出现了负增长,受到冲击的自然包括PC芯片巨头英特尔。在移动终端领域挖掘自己的新市场顺理成章。英特尔技术总监洪力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英特尔的深圳平板团队几乎像创业公司,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经历将近1年的耕耘,2014年年末,英特尔的平板电脑销售量已提前完成年初4100万台的目标。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英特尔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电脑芯片厂商。与英特尔合作的这些曾经的白牌厂商:蓝魔、酷比魔方、原道等品牌开始成为京东和天猫上异常活跃的平板品牌。至少从目前看,IT巨头与白牌厂商合作已初见效果。据IDC预计,2015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34万台,较2014年增长5.5%。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1-10 21:27
                            回复
                              2025-05-21 04:44:31
                              广告
                              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在深圳的战略变化是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3G时代以前,高通在深圳的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接近80%。但3G时代来临后,中国台湾芯片商联发科几乎抢占了国内50%的触屏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基本构成就是深圳的“蚂蚁雄兵”们。高通感到了威胁。2014年7月,高通董事长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我们在拼命拉拢低端市场,非常有趣的是一些中国本土公司正在突围。”
                              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喜欢深圳的新机场。“在这儿你能感受到比北京、上海机场更快的节奏。”最近深圳是他出差最频繁的城市。但对王翔而言,这两年深圳最直观的变化是,很多品牌从无到有,并且逐渐从中国市场扩展到全球。从2013年开始,高通开始实行技术支持人员缩小化、服务客户缩小化的策略,只选择那些成长性高的品牌进行合作。目前与高通合作的包括11家战略合作手机厂商以及5家方案商,思路国际是其中之一。通过拉拢思路国际这样的厂商,高通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这些方案商身后是众多的二、三线品牌。
                              自2013年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外贸需求萎缩,很多活下来的平板方案商、手机方案商都在试图转型,做自主品牌是一条出路。据文和军介绍,2014年原道的总体销量也许在很多国内消费者的眼中并不怎么好,但是出货量其实已经突破1亿,其中70%是走海外渠道。如何打开国内市场?无论英特尔还是高通,最好的策略就是拉拢一些想做品牌的白牌厂商,帮助它们实现突破,同时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1-10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