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3吧 关注:108,364贴子:2,329,103

回复:【联机战报】2v2战报 36史实局 苏民VS德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役,苏军主力首次大规模被歼灭损失8个主战师。


IP属地:安徽167楼2015-05-03 16:11
回复

    至此,苏军被迫发出总动员令——不惜一切代价包围莫斯科。苏联放弃了所有战线,开始集结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构筑莫斯科防线。
    可能援军永远也等不到了吧~所有人都这样怀疑。但“那个”是一码事,“这个”又是另一码事。苏联人决定无论如何战斗到最后一息。


    IP属地:安徽168楼2015-05-03 16:17
    收起回复

      损失大量部队之后,苏联的军官已经开始富余,面对德国人的攻势,苏联开始建立起完整指挥链。


      IP属地:安徽169楼2015-05-03 16:19
      回复


        各条战线上的苏联残军则开始怀着悲壮的心情开始了绝命突击。


        IP属地:安徽170楼2015-05-03 16:22
        回复

          6月25日,共产国际宣战新疆,南京政府终于开始拔除通往莫斯科道路上最后一个障碍。


          IP属地:安徽171楼2015-05-03 16:23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15-05-03 16:25
            回复

              各地集结而来的军队在莫斯科休整,增员。6月26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参与阅兵的队伍整齐的接手斯大林的检阅,然后直接出发往一百公里外的前线开去。


              IP属地:安徽173楼2015-05-03 16:28
              收起回复

                6月30日战争形势图。苏联除莫斯科以外已经很难再找到一条完整的战线,各地残军各自为战,进行着零星的抵抗。
                德军前锋距莫斯科——80公里!


                IP属地:安徽174楼2015-05-03 16:33
                收起回复

                  7月2日,德军试探进攻莫斯科西南郊区,主力部队开始在周边展开。


                  IP属地:安徽175楼2015-05-03 16:35
                  回复

                    而英勇的苏联摩步师效法他们的前辈,再一次义无反顾的向死地奔去!


                    IP属地:安徽176楼2015-05-03 16:37
                    回复

                      面对德军已经普遍装备的战斗机,苏联空军勇敢的飞官们勇敢的驾驶着老旧的截击机,捍卫着莫斯科的天空。


                      IP属地:安徽177楼2015-05-03 16:41
                      回复

                        至七月十二日,德军已经攻陷了莫斯科以西以南的全部外围阵地。苏军退守莫斯科市郊。
                        南线赶来的意大利军队也加入了莫斯科战役的作战序列。


                        IP属地:安徽178楼2015-05-03 16:44
                        回复

                          当日下午,绝命突击的苏联摩托化部队被全部拦截,已经无法进行有效机动。


                          IP属地:安徽179楼2015-05-03 16:46
                          回复

                            7月21日,准备充分的德军再次对西南市郊发起了攻击,寡不敌众的苏联守军难以支持。在莫斯科东南,一支突出的意大利军队被苏军抓住机会分割开来。


                            IP属地:安徽180楼2015-05-03 16:49
                            回复

                              7月25日,德军压制西南市郊,开始向东南市郊发起攻击。意大利援军迅速击败了苏联第一波拦路部队,打通了与孤军的联系。


                              IP属地:安徽181楼2015-05-03 1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