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如何评价马佳佳在TEDxChongqing的演讲》
(附上马佳佳的演讲《绝望的大学生》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U3NTQzMg==&mid=207490428&idx=2&sn=de1ce8cdd6a13d7a9a946c0c7419b008#rd ,太长,就不发了)
盐樱桃: 五月一日,写下在这个答案近72小时之后,我终于在评论区看到了我期待中的反驳——“能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才是大智慧”。事实上,马佳佳在《绝望的大学生》的演讲中,并没有表达她的目的是忽悠弱智(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公平起见,我在原始答案中暂时保留了最后一点直至现在)。所以以下增补的,我对《绝望的大学生》的这最后一点意见,仅针对看了这篇演讲稿以后企图达到“忽悠弱智”的大智慧的人群而言:
人们存在种种社会认知偏差,但最普遍的认知偏差,往往和自我有关。所谓“优于平均”幻觉(better than average illusion),或者广义上的“臆想优越感”(wiki词条:Illusory superiority),是指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自身的能力与智商高于平均值,或者在本答案的语境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对社会的洞见比平均人群(或者反驳中的,90%的人群)更为清晰深刻。尤其有趣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水平高估最为严重的,往往是能力最低的人群。所以在这里,我不评论“忽悠弱智来赚钱”本身是否正当或者应该,只是希望提醒一下,保守估计来说,至少90%希望通过“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来达到自身成功的人,本身就是他/她所希望忽悠的弱智。
这篇答案,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了对我这个知乎新人来说很多的赞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价值并不太大,因为它充其量仅达到了“破论”的目的。现在,面对我预期中的“忽悠弱智是大智慧”的说法(事实上我很庆幸这种论调这么迟才出现),我想立下我自己这篇答案中最后的,唯一的,相对独立的观点:In most cases, you are who you try to huyou.
————————————————————
《绝》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破—立”的文章。这种套路,十几年前有横空出世的韩,十几年后有话题度颇热的马,中间夹着无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在试图破旧立新,重建秩序。仅就《绝望的大学生》一文而言,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