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当镇所辖大保当滩,小保当滩和摆言采当滩,是塞外很有名气的小绿洲,仿佛是镶嵌在毛乌素沙漠南沿的三块绿宝石,地处北纬38°38′,东经110°18′。全镇23个行政村,70多个自然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1220米,总面积715.3平方千米,居神木县乡镇面积第二,人口2.2万。这里,曾是水草丰盛的天然牧场,是蒙汉人民休养生息的乐土;这里又是土地肥沃、煤田气田富集的宝地,已探明有11层优质煤储量280多亿吨,是神府煤田二期开发的重点,号称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有新华遗址(龙山文化)等、史前遗址、纳林高兔出土文物、汉代城址和汉代墓葬群,是研究蒙汉文化的宝库。近年来,西呼光缆横穿而过,公路、铁路东西贯通,科技人才层出不穷。真可谓“宝当宝地物宝天华”。
在清朝,小保当是扎萨克旗的傍界伙盘地,归属神木县高家堡口外;大保当、摆言采当是乌审旗的伙盘地,属榆林县建安堡口外。从康熙三十六年到雍正八年期间,先后三次开垦展界(俗称放地),直到清末民初,汉蒙官商又几次买卖荒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朝统治者为了筹集给八国联军的“赔款”,成立了“西路垦务公司”,对伊盟进行了全面开垦。小保当滩放地较早,大保当滩放地较迟。道光初年,小保当滩大多居住汉人,有高、白、杭、李、刘等几姓人家,半耕半牧。滩周边荒地,仍住蒙人,有官审、色令、当平行甲、昌汗打顿等几十家,牧畜为生。到晚清时期,大保当滩里仍住着打坝扎布、打几计等几家蒙人。清末民初,蒙人全部北移,迁出大保当境内。
在清朝,小保当是扎萨克旗的傍界伙盘地,归属神木县高家堡口外;大保当、摆言采当是乌审旗的伙盘地,属榆林县建安堡口外。从康熙三十六年到雍正八年期间,先后三次开垦展界(俗称放地),直到清末民初,汉蒙官商又几次买卖荒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朝统治者为了筹集给八国联军的“赔款”,成立了“西路垦务公司”,对伊盟进行了全面开垦。小保当滩放地较早,大保当滩放地较迟。道光初年,小保当滩大多居住汉人,有高、白、杭、李、刘等几姓人家,半耕半牧。滩周边荒地,仍住蒙人,有官审、色令、当平行甲、昌汗打顿等几十家,牧畜为生。到晚清时期,大保当滩里仍住着打坝扎布、打几计等几家蒙人。清末民初,蒙人全部北移,迁出大保当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