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汉服吧 关注:128贴子:1,981

【海陆丰汉服吧】汉服,苏醒的记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在同学买的<<青春风>>里看到的,同学也说是因为看到有这篇才买的,个人感觉这篇写得,真心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07 12:07回复
    楼主先说,我是打字,所以会有点慢,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大家见谅蛤,这篇还蛮长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07 12:08
    回复
      吃饭先,晚上回家在开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07 12:09
      回复
        <<左传>>记曰:“华夏,有章服之美家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在人们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今天,高耸的钢筋丛林中,开始有人发出了对衣冠上国的重新思考:那件曾以章纹标识的华美礼服,今在何方?
        汉服,不是单指汉朝服装,而是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从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末间,汉人所穿服饰总称,后经过三百多年风雨沧桑的断代,湮灭在了历史之中,被子孙遗忘。
        如今仍有很多人误以为,汉服是因其宽袍广袖的不便被自然淘汰的,它被误读做古装,调侃为穿越、演戏、作秀,甚至被同胞认做和服、韩服。
        有人说,穿上衣冠不代表热爱传统文化,或许只是喜欢衣服而已,没有了礼,衣冠只剩一个表。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07 12:40
        回复
          之后就等我晚上十点回家慢慢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07 12:42
          回复
            汉服真的只是外表吗?
            且看深衣:它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后中脊梁处,一条中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分开裁剪,于腰部缝合,象征两仪。上衣共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可以说,汉服本身就是祖先思想的延伸体现,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得2005年时的中韩礼仪大赛,韩国姑娘着韩服盛装登场,妆容考究,衣料文饰精美隆重,举手投足间是庄重的礼仪气质。而中国代表佳丽出差时,却身着旗袍,玉腿掩映间散发的是时装的性感味道,虽然礼仪动作标准规范,但仍少了一份文明古国应有的沉静端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07 13:45
            回复
              留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5-07 20:35
              收起回复
                我们不是舞着草群的部落,而是拥有高度文明准则的礼仪之邦。穿着汉服,文天祥舍生取义,于谦誓死卫国;穿着汉服,汉文帝开创盛世,唐太宗缔造大唐;我们有霍去病马踏匈奴,岳武穆收复山河;有孔夫子周游列国,王阳明龙场悟道;更有李时珍遍尝百草,徐霞客踏遍险关——衣袂飘飞间,是众多汉家儿女对自强进取、忠肝义胆的代代诠释。
                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艺术、律令,这其中就包括了衣冠制度。后被高丽统一的新罗也请求唐太宗赐衣冠,革除新罗服饰,以求和中国相同。后各自加入自己的审美,演变成为和服、韩服,尤其是韩服中的女子服饰,逐渐提高腰线,缩短上衣,乍看又类似唐代的齐胸襦群。因此,在今天很多人穿汉服出行时,经常被误认为日本人、韩国人。但我们却不能说汉服像他们的衣服,因为没有父亲长得像孩子的说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5-07 23:02
                回复
                  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复兴汉衣冠礼仪的行列中。从2003年在中国汉族日常生活中绝迹了长达358年之久的汉服被电力工人王乐天第一个穿上街头,都现在的全国各地都有汉服社、各行各业的人士加入,复兴已过十年光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07 23:37
                  回复
                    剩下明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5-07 23:38
                    回复
                      那么,怎样识别汉服?
                      首先,汉服形制众多,并不固定。因为断代的原因,复兴并没有选择其中某一个款式复原,而是各朝代并行。以现代汉服常见领型来说,就有交领、园领、对襟、袒领(U型领)、方领等多种。
                      其中交领最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它交叉呈“y”型右衽的意义:左为阳,右为阴”,左片须覆于右片上,寓意阳刚正直,如果反之,则是家中有丧事或逝者穿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08 13:07
                      回复
                        对此,孔子曾发微管之叹: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都疏于考证,经常出现左衽的错误而不自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5-08 13:09
                        回复
                          汉服的袖型常用有直袖、广袖、垂胡袖等,其中直袖和广袖为大众所熟知,垂胡袖又称琵琶袖,是模仿牛脖子上的囊袋,类似络腮胡子,袖口曲线柔和。
                          半臂,肖似今天的短袖外衣,始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先为随代宫廷内宫、女史所穿,唐代时又传至民间,是历久不衰的形制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08 13:10
                          回复
                            论整套汉服种类,女式有齐腰襦裙、袄裙等。男式有玄端(礼仪场合穿着)、道袍、直裰、澜衫等。男女皆可穿着的有曲裾、直裾(在唐代,一时还有女子着男装的风气),其中道袍并不是指道士的衣服,而是明代士人阶层的主要服装,后在清政府人禁令中,从僧侣道士从保存了下来,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去一些寺庙,有出家人仍穿交领的缘故。
                            在外衣分类中,除了半臂,还有披风、褙子、斗篷、比甲、大氅……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弃之何止可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5-08 18:10
                            回复
                              汉服的回归,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穿上或天天穿汉服,更不是让其他民族都穿汉服,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外在的直观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下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
                              华夏,衣礼携行。你见过春风三月,盛装徜徉在花雨中的和姬,也知那唱遍了京畿道唤醒大韩民族的阿里郎。如今,为何当他们在节日里熟练穿上礼服,我们却丢了衣裳?
                              当人们跟风欢度圣诞,狂欢于万圣节,又是否想起自己的上元和冬至?
                              让记忆苏醒,盼有一日,传统文化不再被大众无差别分类为封建糟粕和守旧,归来的汉服不再被“笑问何处来”。
                              华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5-13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