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吧 关注:4,919贴子:23,330
  • 5回复贴,共1

从维吾尔族历史看中国西部人种变化(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中,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是白种人。蒙古族、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都是黄种人。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都是黄、白混合类的人种。维吾尔族是相对较大的一个民族。从它的产生、发展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人种的变化与发展。“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是今天汉文对“UYGHUR”一词的音译。

  远在公元前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在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阿勒泰山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生活着众多的以游牧为主的人群。他们那时大部分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阶段。对此,汉文史籍当时统称为“狄”或“北狄”有时也统称为“胡”。到公元前后的秦、汉时期,这些众多的氏族部落除部分为兴起的匈奴统治外,大部分仍生活在天山以北、阿勒泰山东西,到贝加尔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的汉文史籍多称他们为“丁零”。

  在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史籍又多把他们称为“铁勒”、“敕勒”等。其实,“丁零”也好,“铁勒”、“敕勒”也好,都是“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音译而已。还因为这些氏族部落的人多乘一种高大的两轮车,因此一些汉文史籍又形象地称他们为“高车”。这些众多的氏族部落中,许多就是后来形成回纥、回鹘、畏兀儿乃至维吾尔族的重要最初来源。





1楼2008-05-11 11:13回复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生息于贝加尔湖以南、巴尔喀什湖与额尔齐斯河之间广阔地区的丁零。也即“狄历”“敕勒”。高车为“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公元4世纪时的《魏书·高车传》中出现的“袁纥”,这是“Uyνur”(维吾尔)这个族称的首次汉译。

     此书称高车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其中的袁纥氏即维吾尔。据此可知,维吾尔最初是属于高车这个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氏族。后来它逐渐发展和强大,融合了与它相近的其他部落,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据《魏书》(卷103)记载,大量的铁勒和高车人公元5世纪以后已经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北和以南地区。

     后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公元605—616年(隋大业中)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对铁勒诸部实行残暴统治。公元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诸部,将各部首领好几百人杀掉。铁勒中的韦纥团结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反抗处罗可汗的残暴统治,自立为俟斤,称回纥。这里的“韦纥”就是高车时期的袁纥氏。这一史实表明,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一部分铁勒部属联合起来脱离了西突厥的统治,将自己的联合体名称定为“回纥”。


    2楼2008-05-11 12:00
    回复
      国内外人类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在人种特点上,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叶尔羌河流域的巴楚、和田,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带的维吾尔族中欧洲人种的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也叫中亚两河类型)表现明显。

       二、在多朗人和柯坪、阿克苏、伽师等地的维吾尔族中南西伯利亚人种占优势。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吐鲁番和库尔勒地区也可以见到南西伯利亚人种因素的混血。

       三、还有一部分为欧洲人种的中—长颅型地中海人种集团中的印度—阿富汗人种类型。

       相关学者们对新疆洛浦县桑普拉墓地距今约两千年的一号丛葬墓两具头骨进行了头骨复原面貌工作,塑成的复原像容貌具有颜面长、面部强烈突出、狭长而高耸的鼻子、深目等一般地中海人种常有的形态特征。

       这些和现今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维吾尔族人的特征相比较,对理解塔里木盆地古代居民和现代维吾尔族在人种方面的密切关系可得到某种启示,反映了古代白色人种东扩对黄色人种的影响。


      6楼2008-05-11 12:27
      回复
        南西伯利亚人种类型(乌孜别克族)


        7楼2008-05-11 12:30
        回复
          印度—阿富汗人种


          8楼2008-05-11 12:34
          回复
            灭上去~~


            12楼2008-05-16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