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攻击战术】
一架战斗机在中远距同时或连续攻击多个目标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起飞引导、空中搜索、目标跟踪、攻击准备、攻击、退出攻击等六个阶段。
1.起飞引导阶段
与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拦截多个同时接近的目标时,通常将拦截机引导至能够兼顾多个空中目标的中心区域。
2.空中搜索阶段
搜索方法与进行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机载雷达探测到多个空中目标后,飞行员根据战斗需要选择单目标或多目标跟踪。
3.多目标跟踪阶段
在此阶段,机载雷达从“方位一速度”或“方位一距离”状态自动转入了边扫描边跟踪状态,进行目标识别,火控系统对目标进行威胁判断、根据敌机群规模列出目标危险等级,选择最危险的2~6个目标,进行攻击排序及导弹分配,武器管理系统对导弹开始通电、加温和自检。
4.攻击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火控计算机需完成雷达扫描中心、飞行最佳引导指令、多枚导弹允许攻击区计算,并给多枚空空导弹分别进行惯导对准、任务装定。当目标满足发射导弹条件,火控系统发出导弹“解锁”指令。
5.攻击阶段
飞行员发射第一枚导弹后,便进入下一个攻击阶段。在此阶段,飞行员仍需操纵机载雷达保持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及空情监测,并继续完成后续导弹的瞄准、发射以及对所有导弹的指令制导。
6.退出攻击阶段
当最后一枚导弹导引头自主截获目标并进入了末导阶段,火控系统发出允许脱离指令,飞行员机动脱离,当导弹命中目标后,多目标攻击的整个过程完成。

实施中远距同时或连续多目标攻击,是技术成份大于战术成份的攻击行动。由于其攻击距离远,对飞行员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术动作要求不高.但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要求很高。需要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计算等多个相关系统,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进行搜索跟踪、目标识别、战术计划制定、威胁等级判断、攻击排序、火力分配、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雷达扫描中心计算、最佳引导指令计算、操纵指令计算、空情监视以及多枚空空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等多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