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吧 关注:17贴子:150
  • 10回复贴,共1

认识因果观、佛教的因果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疑。这封信里面写的最主要是写说,有一位虔诚念佛的老婆婆,最后她反而是横遭车祸,所以写信来的这个人非常的不理解;他认为这个念佛的老婆婆明明是种了许多的善因,平时也都为人和善,并且都是一直虔诚念佛,为什么到最后反而会遭受到车祸呢?因为这样的关系,因为那样子一个直接的因果的信念,使得他对于佛教所谓的善跟恶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是在印光大师的所留下来的文集里面曾经提到的一件事情。那么关于这件事情,当然我们就必须有必要深入来看看,所谓的佛教所谈的因果到底真相是如何。


IP属地:浙江1楼2015-05-11 14:48回复
    。。首先我们先来看,既然谈的是因果这件事情,必然就是所谓的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
    。。。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一定要通看三世。所以,在这一世里面会碰到的一些境界,或者是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要看说我们之前到底种了什么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前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那么它的结果到这一世——有可能是到这一世,才发挥影响力,才显现的。这个就是我们看因果要建立的第一个观念。


    IP属地:浙江2楼2015-05-11 14:50
    回复
      。。再回头来看我们刚才看到的,印光大师他的文献里面所记载了一件的这个信件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就是那位念佛的老婆婆为什么为人良善又念佛,可是到最后却会遭到车祸呢?这个其实印光大师早已经就佛教的因果道理给他回信了。印光大师跟对方说:我们在看这个老婆婆横遭车祸的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同样的不能够只看现在,而是要看看说前世跟这一世的这些关系。比方说,这个老婆婆,也许她前世明明是做了一些比较不好的事情,本来是这一世必须要遭受到一些更严重的后果的;可是她因为这一世懂得为人,懂得作一个好人,作一个良善的人,并且经常念佛,所以她到最后的时候,原来可能要下堕于三恶道的恶业,结果就是因为车祸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恶业全部都一笔勾销,这个就是所谓的重罪轻报。这是当时印光大师给他的回答,也就是说不能够光看现在的状况。


      IP属地:浙江3楼2015-05-11 14:51
      回复
        。。佛教里说的不是这种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佛教里面真正说的是所谓的因、缘、果、报。这个关系,曾经有一位佛教的高僧他举了一个例子给大家听:这个就比喻是一杯的糖水,如果它只是糖水的话,那么它当然就只是甜的;可是这个糖水会因为我们加了其他的成分之后,尝起来会有所不一样。比方说,如果我们加了非常多的柠檬下去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了酸中带一点甜的柠檬水;又比方说,我们如果在糖水之中又加入了另外的苦的成分,比方说是咖啡的话,那么它就变成一个带糖的咖啡。所以,原本是糖水没有错,可是却会因为我们加入了种种的成分而有所不一样。


        IP属地:浙江5楼2015-05-11 14:53
        回复
          。。以这个事情、以这个状况来比拟,我们就知道了,首先,我们在这一世会碰到的状况,一定有前世所作的因存在,这个叫作业因;那么有了业因之后,这个业因要能够最后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出来的话,还需要有助缘;这个业因跟助缘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刚才举的糖水跟后来再加入了其他成分一样。所以说,按照这个道理来看,业因固然相当程度的决定我们这一世所会面临的状况;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的助缘,这个助缘会相当程度的改变了业因所呈现的果。所以,在这样子认知之下,我们所有一切现在的努力跟懈怠,作善作恶,以及所处的各种境界等等,都会影响到业因。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


          IP属地:浙江6楼2015-05-11 14:53
          回复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宿命论,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那么善、恶跟无记尚且有轻跟重的差别;同样的,跟因同样有这些状况的,也有所谓的缘,就是助缘,也有所谓的善缘、恶缘、无记的部分,而且善跟恶跟无记个别都还有分轻跟重。所以,正因为说善、恶、无记,还有中间所牵涉到的轻重,使得说因跟缘两者加乘起来的关系,呈现了非常丰富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懂得运用的人,就知道如何替自己这一辈子作最好的安排。


            IP属地:浙江7楼2015-05-11 14:55
            回复
              。。我们给各位举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天竺在古印度,那个时候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业果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著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的道理、很好的道理,也都是透过世亲菩萨的诠释,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正因为这样,所以世亲菩萨也是整个扭转了诽谤大乘法的恶因,然后透过弘扬大乘法的助缘的善缘,并且是一个大善缘,乃至于说后来还有入地的机会。


              IP属地:浙江8楼2015-05-11 14:55
              回复
                。。《大宝积经》的经文。这个经文上面说的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经文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讲的是因缘这两个字。


                IP属地:浙江9楼2015-05-11 14:56
                回复
                  。。可是除了单纯的因缘观之外,我们从《大宝积经》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是,不管是经过多么长的时间,我们所作的业是不可能消失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说,时间上面是相续的;可是这个时间上面相续之外,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什么样的机制会使得我们作的业经过百劫,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还能够继续把业报呈现呢?在这一世用业因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跟我们的助缘结合呢?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状况呢?这个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IP属地:浙江10楼2015-05-11 14:57
                  回复
                    。。
                    过我们回到佛法的真正的义理来说,我们说所有的关于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其实早已经完全函盖在所谓的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八识;因为人整个的心识不外乎就是八个识,那么如来藏就是第八个识。有另外一个呢,也把祂叫作金刚心。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个心。
                    。。正因为这个心的存在,所以才会使得我们的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消亡,并且是一一忠实的履行所有的业因跟助缘所产生的果报在。这里面的道理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地完备的,它里面所牵涉到的事情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业果报系统;甚至这个如来藏是真实可证的道理,正如《金刚经》跟《心经》所描述的这些境界都是可证的一样。所以在这里,就在因缘果报的这个子题下面就顺便跟大家讲。希望大家,如果我们学佛的话,一定要力求将来能够找到了这个心;找到了这个心之后,才是真正能够掌握因缘果报的开始。


                    IP属地:浙江11楼2015-05-11 14:59
                    回复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十方一切佛
                      顶礼一切菩萨摩诃萨
                      本集视频详见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07/101-a07_008


                      IP属地:浙江12楼2015-05-11 1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