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贞吧 关注:1,559贴子:49,834

    有好学者数人,闻梦贞有道业,善心传,便来虚心求授。费几百人民币,寻一己生存技。
    凡二日,众生皆曰胜似十年。临别赠言,梦贞白板书盐,曰:“昔有盲人摸象,贻笑大方。当局者愤:‘难道我摸猪乎?’智者答:‘象也。’盲人更愤:‘既象矣,汝等为何笑我千年?’人生觉悟之度,莫犯盲人摸象之过,今梦贞书一盐,人生哲理尽在其中。”
学生甲自以为悟:“见君一盐,虽只一字,但吾己悟盐之滋味。”遂起身告辞,满足而去。
    学生乙也似大悟:“呵~呵~,一物降一物。”也欢喜而离。
学生丙不甘落后:“悬壶济世!悬壶济世!哈哈哈……”话音未落,人已不见踪影。
    学生丁道似沉着,虚心求教:“先生所书之盐,观之像糖么?”
梦贞笑而倾首,问学生丁将来所择何业,丁作答:“开私塾,传承师业。”梦贞欣慰。

    翌年后,学生甲善用盐调味成为一代名厨;学生乙启用卤水点豆腐成了发明家;学生丙妙用盐水消炎,被誉为神医。
    一日,梦贞应邀出席学生丁的学生的学生开学典礼,闻听学生丁学生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训辞:“同学们:你们知道盐是什么味道吗?它像糖一样,是甜甜的……”
    梦贞愕然!

    今老子之说,莫不似盐之悟误欤?!



1楼2008-05-12 10:45回复
    贫道认为:《盐之悟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盲人摸象”的新境界,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盐的悟误上。 

    学生甲、乙、丙虽然没有全面了解盐的作用,但他们毕竟发现了盐的某种特点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学生丁则不然,他所了解的只是盐的外象,在当时的语境中,他问“先生所书之盐,观之像糖么?”没错,先生答的也没错。但当学生丁将盐“观之像糖”的理念传承给自己的学生时,“以讹传讹”的事实自然产生了。这才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梦贞兄台以《盐》喻《老》,一直像在画龙,而文章的龙睛,其实就是最后一句“今老子之说,莫不似盐之悟误欤?!”。 

    我们现在大多研《老》学《老》之人,虽然不乏从《老子》的智慧中汲取一二而成就终身事业者,但也不乏从老子学生的学生的学生……那里产生了对《老子》的悟误之士。


    3楼2008-05-12 17:03
    回复
      如果将老子《道德经》译成英语,再由英语译成汉语,然后再将译过来的汉语译成英语后再译成汉语……,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成为一本非常简单的道德品质读本,而不是一部阐述宇宙真理与人生真谛的宝典了! 

      5000余字的《道德经》,五千多种译本,而且都是中文版本的,特别是最近出版的注解者,为了证明自己知识的渊博,都会说自己参考了不同时期出版的几百个版本的《老子》,呜呼!有几个是从老子那里直接获得智慧的呢? 

      黄河的水是混浊的,但她的源头是清澈的,那就是唐古拉山的脚下。所以越是接近唐古拉山,黄河的水自然就会越清澈。 

      通过别人的译本来解读《老子》,将“观之像糖”之“盐”理解成“是甜甜的”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5楼2008-05-15 09:32
      收起回复
        梦贞所教,各有所得;丁之所教,千人一得,以术为道


        6楼2008-05-16 17:38
        回复
          见仁见智是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学仁,智者学智!正者学正,误者学误。以讹传讹,以误传误。遗误弟子,误人子弟


          7楼2008-05-19 20:09
          回复
            哈哈,这个寓言甚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多得一器而沾沾自喜,安知“道”之无穷之用哉


            8楼2008-05-19 20:15
            回复
              人们做过这样的游戏,一句简单的话,告诉第2个人,再由第2个人传达到第3个人,一打(12个人)下来之后,第1个人已经听不懂最后一位在说什么了。 

              一幅肖像画,第2位画家照着第1位的画家画,第3位画家照着第2位的画家画,以此类推,一打画家之后,第一位画家已经不知道画上的人是谁了。 

              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了几十年之后,“为人民服务”变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变成了“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马克思的在天之灵,也看不懂为什么苏联解体、中国变色。 

              老子《道德经》,就五千余字,但现在的译本,就多达五千余册,谁都对别人不服气,“老子(我)才是老子(李耳)的专家”。 

              梦贞教授曾经说过: 

              ——梦贞写的是一套,讲的是一套,用的又是一套。 

              ——道,是活的、变的、悟的,不是死的、不动的、研究的。 
              ——谁要认为自己是最权威的,谁就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 


              用自己的观点看《道德经》是正确的,但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那就错误了。 

              通过对“盐”的感悟,你可以成为像学生甲那样的“一代名厨”;你可以成为像学生乙那样的“发明家”;你可以成为像学生丙那样的“神医”;你还可以成为像学生丁那样的传承师业的“私塾先生”。但是你要自知之明,因为你永远成不了梦贞。 

              梦贞教授的境界,不是用哲学思想的逻辑就能推出来的,而是用道家心灵的感悟才可以真正印证出来的。 

              劝各位朋友多走走梦贞吧,多读读梦贞教授的帖子,这里会有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在其它地方学不到的。


              10楼2008-05-25 23:18
              收起回复
                可译为白话文吗?我看到文言文就饭的说`~~


                11楼2008-05-25 23:27
                回复
                    有几个好学习的人听说梦贞有学问,善于用心传授,就去虚心求教。花了几百块钱,学习一个生存的技能。  
                    过了两天了,学生们都说这两天比十年还强。临别时梦贞给赠言,梦贞在黑板上面写了个盐字,说:“以前有盲人摸象这件事,很是贻笑大方,盲人气愤的说:‘难道我摸的不是象吗?’智者说:‘是象啊。’盲人更加气愤,说:‘既然是象那你们为什么还要笑话我几千年啊?’对人生感悟的那个度。不要犯像盲人这样的错误啊,现在我(梦贞)在这里写的这个盐字,人生的哲理都在这里啊~~~!” 
                    学生甲自以为悟到了其中的真谛,说:“见到您这个盐字,虽然只有一个字,但我已经悟到了盐的味道了啊!”于是就站起来告辞,很满足的走了。
                    学生乙也好象恍然大悟,说:“呵呵,一物降一物啊~~~”也很高兴的离开了。
                    学生丙也不甘落后,说:“悬壶济世!悬壶济世!哈哈哈……”话音还没有落人就不见了。
                    学生丁看起来很沉着,虚心的问老师:“老师所写的盐看起来像糖吗?” 
                    梦贞笑着转过头,问学生丁将来想做什么,丁回答说:”开办一家私塾,把老师的学业传承下去。”梦贞感到很欣慰。
                    一年后,学生甲善于用盐调味成为一代名厨,学生乙开始用卤水点豆腐成了发明家,学生丙妙用盐水消炎,被誉为神医。 
                    一天,梦贞应邀出席学生丁的学生的学生开学典礼,听到学生丁学生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训辞:“同学们:你们知道盐是什么味道吗?它像糖一样,是甜甜的……” 
                    梦贞感到非常的惊奇~! 

                    最后那句大家慢慢理解吧,我不发表观点~~~~~~


                  12楼2008-05-25 23:34
                  回复
                    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IP属地:福建26楼2008-07-05 03:32
                    回复
                      这里的好文章还真不少,看来以后要常来学习学习


                      38楼2008-08-28 20:59
                      回复
                          ◆小时侯,有个高年级的学生对偶说,生水不能喝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细菌,然后他用玻璃杯接了杯自来水给偶做实验。他指着杯子里面的小气泡说,看见没有,那些泡泡就是细菌。后来偶喝汽水总是觉得喝了一肚子的细菌。 


                        60楼2009-04-02 01:48
                        回复
                          • 116.23.254.*
                          故,不读道德经已有悟道者矣 凡出众者 多有一道


                          61楼2009-04-02 12:03
                          回复
                            凡出众者 多有一道


                            62楼2009-04-02 12:08
                            回复
                              从前有一个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味道就觉得很好了。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这样想了以后,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 
                              这故事比喻∶修行人适当地节量饮食,少欲知足,是对於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一般外道宣传,矫枉过正,索性提唱不进食,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断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结果影响身体,困饿而死,对修行却一点儿没有益处,这是错误的。那种作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


                              69楼2009-07-05 2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