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吧 关注:264贴子:6,917
  • 4回复贴,共1

诗鬼李贺只活二十七岁:让我们争吵千年(六神磊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公元768年,深秋。在美丽的汉江平原上,一位叫杜甫的诗人,正在送一个远房亲戚去四川。
  这位亲戚的名字有点拗口,叫做李晋肃。“远房”究竟有多远呢?已知的一条是,杜甫的外公的外公的八叔,是李晋肃的先祖。
  这时的杜甫,已是人生最后两年,很瘦,很憔悴;那位亲戚还是少年,很质朴,很阳光。
  杜甫是个重感情的人。对这个超级远的远亲,他依依不舍,写诗送别:
  “我们的船啊,
  就要相背远离了。
  那天上的雁啊,
  也排成一行在悲鸣。”
  秋风中,年轻人含泪紧握杜甫的手:“表兄,我也喜欢写诗,可什么时候才能写到你这个水平啊!”
  杜甫拍了拍他肩膀,安慰说:“加油,你可以的。下次我们再交流。”
  以上对话是我的揣测。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别离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杜甫大概想不到的是,虽然李晋肃的诗最终默默无闻,但他的儿子,却会成为一代文豪。
  40年后,这个孩子将会从自己手中接过熊熊火炬,照耀唐诗的辉煌之路。


1楼2015-05-12 11:45回复

    790年,这个男孩出生了。他身体很差,又瘦又小。父亲李晋肃却很爱他,希望他健康幸福。
    “我要用最吉利的字给他取名。”李晋肃想。他给儿子取名“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都吉祥。
    李贺的气质很忧郁,不爱说话,眼里经常闪着奇怪的光。
    诗鬼李贺:只活27岁却让我们争吵了千年
    “孩子,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家人问。
    “我要写诗。”李贺淡淡地说。
    “快算了吧!”家长头都大了。“写诗早就没出路了,你以前的那些猛人,什么王维李白杜甫,把这个世界上能写的好诗都写完了!你看后来那什么‘大历十才子’,不肯认怂,非要继续搞诗,搞出了什么鬼。现在不都时兴写散文了嘛。”
    李贺不吭声。他的目光穿越云层,直达苍穹。
    冥冥之中,仿佛有个声音对他说:“你真的想清楚了?诗的殿堂里,已经没有你的位子了。”
    李贺四面看去,果然,在唐诗的光辉圣殿里,诗仙、诗圣、诗佛、诗狂、诗魔、诗豪、甚至诗囚都已经就位,真的没位子了。
    “一定还有位子的。”他坚定地说。
    “有是有,可是……只剩一个诗鬼了。”
    李贺仰天长笑。我就来做这个诗鬼吧。

    李贺慢慢长大了。
    他的家乡在河南昌谷,一个神秘寂静的地方。他常常骑着父亲送的小毛驴,独自走出很远。他会爬上充满神话色彩的女几山,看兰香女神升天的古庙。他还来到残破的福昌宫,那里人迹罕至,是龙和凤凰出没的地方。
    在这神奇的地方,小李贺郑重宣布,自己确定了写作风格。
    “现实?浪漫?武侠?言情?”家人问。
    “都不是,我的主攻方向是——魔幻。”李贺淡淡地说。家人又仆倒一片。
    转眼到了十八岁。李贺整理好了诗,准备走出家乡,征服外面的世界。他的目标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东都洛阳。
    家里很担心:“你虽然是大唐王孙,但是家道败落了,说是富农都够呛。现在考试都要托关系,你的写作风格又这么魔幻,谁帮你啊?”
    李贺反问:“现在文坛上,最大的腕是谁?”
    “这……当然是韩愈院长。”
    “好,我就找他。”
    “人家是大V,你是个小号,你找他做什么?”
    李贺傲然一笑,说出了让家人再次晕倒的话:“互推!”


    IP属地:上海5楼2020-07-17 15:40
    回复

      别误会,所谓“互推”,不是互相推倒,而是互相推荐。
      比如两个微信公号,互相说对方好,欢天喜地一起涨粉丝,这就叫做互推。
      小李贺想去找韩愈互推,难比登天——无论文坛还是武林,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号不和小号搞互推,怕吃亏、掉粉。
      以我的主业读金庸为例,《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热情地邀请老爸黄药师和江南七怪搞互推:“爹,我给你引见几位朋友。这是江湖上有名的江南六侠,是靖哥哥的师父。”
      有数十万粉丝的大号黄药师粗鲁地拒绝了。他“眼睛一翻”,臭屁地来了一句:“我不见外人”。
      韩愈在文坛的地位,相当于黄药师在武林。当时文坛最牛的原创文学号叫“古文运动”,是一个几十万粉丝的超级大号,运营者就是韩愈。
      韩愈也写软文,因为腕儿大,开价贵死人。他给人家写个墓志铭,收费动不动“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或是“绢五百匹”,值好几百贯钱。而当时京城里三品大官不算禄米和职田,月俸也就6贯钱。
      小李贺要打动大文豪韩愈,只有一条路:拿出最猛的诗,让韩院长吓一大跳。按照惯例,开卷第一首尤其重要,必须放代表作。
      他想了很久,终于作出了决定:“第一首,放《雁门太守行》吧”。
      诗鬼李贺:只活27岁却让我们争吵了千年

      韩愈院长是很忙的。
      一天到晚,除了写作、科研、带学生,还要应付学校的杂事、有关部门的验收,以及各种崇拜者、女粉丝……
      这天,韩愈刚刚送走了一个粉丝,非常疲惫,“极困”。他的研究生抱着一摞材料进来了。
      “我说了晚上不看文件……”韩愈有点不耐烦。
      “不是文件,是一个河南年轻人的投稿。”研究生说。
      对于年轻人的投稿,韩愈是重视的。他随手把裤腰带解了,盘腿窝在沙发上读。第一首正是《雁门太守行》。
      才读了前四行,韩院长就激动地跳了起来,裤子都掉在脚脖子上。他读到的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诗鬼李贺:只活27岁却让我们争吵了千年
      李贺(资料图图源网络)
      韩愈当然识货——有唐一代,无数猛人写乐府、写边塞,名篇无数,却从来没过这样凄美绝艳的画面。他兴奋地大喊:“快把这个人给我找回来!”
      “是是,我这就把那女粉丝叫回来……”研究生说。
      “粉你个头啊!不是女粉丝,是这个李贺!李贺!”
      很快,大V韩愈见到了小号李贺。他紧握住这个十八岁年轻人的手,只说了短短几个字:“推!咱们互推!”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人气大增,开始迅速涨粉。
      那个年头,粉丝多对考进士是有好处的。李贺本该抓住机会报名考试。然而家乡传来噩耗,父亲死了,必须回老家服丧守制三年。
      命运第一次玩弄了李贺。他眼睁睁看着三个好朋友王参元、杨敬之、权璩都考上了进士,自己只有在老家等待。
      韩愈没有忘记他,给李贺写来了信,鼓励他从头再来。
      等待一千多个日夜之后,李贺再出江湖。重见之后,韩愈吓了一跳:你头发怎么都白了?
      李贺天生早衰,不到20就白头了。时间对他特别珍贵。“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能失败。”
      第一轮河南府试,李贺成绩很好,轻松拿到“乡贡秀才”资格。下一站考试在帝都长安。他踌躇满志:“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他没有注意到,在背后,许多竞争者们正嫉恨地看着他,要把他搞掉。这些人使出了最厉害的一招——告状。
      请屏住呼吸,听一听他们找到的李贺的罪名:
      “李贺的爸爸名叫‘晋肃’,和‘进士’谐音。李贺跑来考进士,就是对父亲的极大侮辱,是严重的不孝!”
      你听了是不是险些晕倒?这也可以成立?
      答案是:可以的。在我们的古代,有很多东西是很无厘头的。白居易的爷爷叫“锽”,和“宏”字相近,所以他就不能参加“博学宏辞科”的考试。
      这一次告状,可以把李贺的前途判死刑。

      韩愈愤怒了。他要为李贺鸣冤。
      这名感性的文豪,写出了一篇犀利的《讳辩》,发出了那著名的一问:
      “当爹的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假如当爹的名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这是一篇伟大的文章,闪耀着那八个字的光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然而,韩愈的声援也救不了李贺。所谓“文可以变风俗”,这句被用来称赞文豪的话,有时真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
      20岁的李贺终生失去了当进士的资格,悲伤地回到家乡。他不写日记,我们只有从诗里读到他后来的心情: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IP属地:上海6楼2020-07-17 15:42
      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20-07-17 15:51
        回复
          这种讲古的方式很有意思,希望能看到更多这种风格的故事。


          IP属地:北京13楼2020-10-11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