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扁核木〔Prinsepia sineneie(Oliv.)Kom.〕,又名扁担胡子,扁枣胡子,金刚木,东北蕤核,为蔷薇科扁核木属落叶灌木,是刺篱珍品。生于山沟杂木林中及溪间林缘灌丛。在黑龙江省伊春、尚志,吉林省通化、辉南、柳河、靖宇、抚松、安图、汪清、长白、桦甸、蚊河、敦化,辽宁省宽甸、风城、桓仁、本溪、清原等市、县及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3m,分枝多;树皮灰色,枝有刺;髓部为片状。叶长4-8cm,宽1-2cm;叶柄长5-8mm;花1-4簇生于叶腋,径约1.2-1.8cm;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黄色;雄蕊18-20,花丝与花药等长;子房1室,花柱侧生于子房基部。核坚硬,微扁,长12mm,宽10mm,有皱纹。花期5月;果熟期8-9月。
功能与作用:种仁入药,能清热、明目。主治眼结膜炎、角膜云翳。有微寒。
生境:生于林缘、河岸、山坡、岩石上等阳光充足的地方,耐干燥瘠薄。
采集与加工:药用核仁。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晒干,用时打碎硬壳,取出种仁用。也可鲜食果肉。
《本草纲目》中蕤仁为明目药,其功效与肝有关(如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清利头目、退翳明目、平肝疏肝、清肝凉肝、养肝补肝、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等)。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消炎抗菌、抗过敏、镇静、利尿、止咳祛痰、降血压、降眼压、强心等作用。
古籍记载 扁核木属药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且被 列为上品,并记有“明目,目赤痛,伤泪出”。《名医别录》载:“主治目肿烂……医方惟以疗眼”,《本草蒙荃》载:“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裔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本草纲目》载:“其花实蕤蕤下垂,故谓之桵,后人作蕤”、“白桵,小木也,丛生有刺,实如耳珰,紫赤可食即此也”
纯野生,药用价值很大。有待开发。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3m,分枝多;树皮灰色,枝有刺;髓部为片状。叶长4-8cm,宽1-2cm;叶柄长5-8mm;花1-4簇生于叶腋,径约1.2-1.8cm;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黄色;雄蕊18-20,花丝与花药等长;子房1室,花柱侧生于子房基部。核坚硬,微扁,长12mm,宽10mm,有皱纹。花期5月;果熟期8-9月。
功能与作用:种仁入药,能清热、明目。主治眼结膜炎、角膜云翳。有微寒。
生境:生于林缘、河岸、山坡、岩石上等阳光充足的地方,耐干燥瘠薄。
采集与加工:药用核仁。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晒干,用时打碎硬壳,取出种仁用。也可鲜食果肉。
《本草纲目》中蕤仁为明目药,其功效与肝有关(如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清利头目、退翳明目、平肝疏肝、清肝凉肝、养肝补肝、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等)。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消炎抗菌、抗过敏、镇静、利尿、止咳祛痰、降血压、降眼压、强心等作用。
古籍记载 扁核木属药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且被 列为上品,并记有“明目,目赤痛,伤泪出”。《名医别录》载:“主治目肿烂……医方惟以疗眼”,《本草蒙荃》载:“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裔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本草纲目》载:“其花实蕤蕤下垂,故谓之桵,后人作蕤”、“白桵,小木也,丛生有刺,实如耳珰,紫赤可食即此也”
纯野生,药用价值很大。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