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同城吧 关注:4贴子:89
  • 7回复贴,共1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设泰安州,隶山东西路。元隶东平路、中书省。明代隶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泰安直隶州。后改设泰安府,隶山东行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17 15:33回复
    能活到现在的人,祖上一定非富即贵。
    别的不说,就按夏商开始说起到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战争、瘟疫、灾害又有多少呢?加上生你母亲、生你母亲的母亲、一直往上,那时候的传统观念、道德绑架、对女性的欺压侮辱,到现在能换取你的肉身实属不易。没有些福气、忍受、坚强早存活不下去了。别说灾难,和平年代都过得生不如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12 10:26
    回复
      你母亲生你不养你,也是有生育之恩的(养父和生母恩情是同等的)。
      你父亲生你不养你,是你和你母亲的罪人(记住了,同祖同宗是扯犊子的。你爸不在了你还没钱,你奶奶和你父亲兄弟能弄死你)。
      父亲亲戚是父亲那边的,与你等于沾边戚。沾边戚的子女等于外戚,外戚等于外人,沾边戚的伴侣等同路人。
      母亲那边亲戚和自己才是同血同肉的亲戚,父母、老伴、子女是直系,兄弟姊妹是旁系。同血同肉亲戚才为实质,同祖同宗乃谎言虚假不实,养父恩情盖过同祖同宗。转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12 10:26
      回复
        亲戚:
        父母、老伴、子女,直系亲戚。
        父亲的兄弟姊妹,和自己等于沾边戚。沾边戚的伴侣,等于路人。
        母亲的兄弟姊妹和自己同血同肉,是旁系亲戚。母亲姊妹的儿女,和自己是沾边戚。
        自己兄弟姐妹是旁系,和子女是沾边戚。
        同祖同宗、没有同血同肉同胎盘亲,生者为大。养父大于同祖同宗,养者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12 10:26
        回复
          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12 10:26
          回复
            谁说生丫头就是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了?空手套白狼,忽悠诈骗呢?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试管分分钟就能造出你想要的人才,个高的、苗条的,北大清华的都不是事。
            转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12 10:26
            回复
              以后宁可要两丫头,也不要两个儿子。我爸的那几个兄弟争家产,斗的老爷子死不瞑目。那时候爷爷还常说生儿子是传宗接代,可到最后还是他女儿大老远跑回来给老爷子病危细心照顾,一分钱也没拿。
              养儿防老扯犊子吧,费力费心不讨好。儿子生多了为了钱搞争斗,最容易祸害到下一代、下下代。自古只有败家子,从没有丫头争斗财产。丫头才是自家的金元宝,一子一女刚刚好、一子两女富贵到老。
              我姑就只有一个丫头,丫头结婚生了小孩,现买房定居省城。姑父和姑母都和她丫头住在一块,女婿忠实本分挣钱养家。也没见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水啊?女婿娶妻显然成为招婿。
              生儿子传宗的谎言,自古代农村种地需要苦力来的套路。现在都机械化全自动播种、收产了,一台机器顶多少苦力了?一台全自动播种收产能顶你多少祖宗?能接你多少代了?转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12 10:26
              回复
                父母和儿媳同居,必定影响生活质量。婆媳之间最容易发生矛盾,岳婿比婆媳稍微要强个几倍。
                还是国外比较科学人性,人老了住完善的养老院。生活自理住退休村(没事旅旅游、反正大巴轮船都免费乘坐),不能自理的住医院级养老院,医生和护工全方位护理。
                父母和子媳同居,老人压抑、子媳也压抑。并不是孝不孝的问题,完全是压抑与否的问题。都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上的小事放心眼争执,往往家离子散就会出自在这里(得注意,现代是尊重人权的时代。不是清代裹小脚,也不是男必须留长辫)。
                转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12 1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