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亓木吧 关注:22贴子:2,390

不是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人会问,语言不是因为思想而生的吗?我们应该颠覆的是语言还是思想?语言一开始的确为了表达思想,你看小孩子牙牙学语时,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那麼的困难,这是先有内容才有语言的形式。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有思想。我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叽哩呱啦地说话,嘴巴一直动,我相信他的语言背后可以没有思想。


1楼2015-05-20 21:29回复
    有时候我很害怕自己会变成那样,沦为一种语言的惯性,尤其是站在讲台上教书时,特别恐惧语言的模式化。就像参加丧礼的时候,司仪朗诵奠文,我永远只听得懂前面民国几年几月几日及最后的呜呼哀哉,中间完全听不懂,可是那音调多麼跌宕起伏、铿锵有力呀!这就是语言模式化的结果,他不在乎人们是否能听懂,只是要把它念完。
    我们都应该让自己有机会从概念的语言逃开,检查自己的语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语言保持在「活水」的状态,语言便不会僵死。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有人问我:「你记不记得以前我们开过会时要呼的口号:十二青年守则?」我记得第一条是忠勇为爱国之本,最后一条是有恒为成功之本,中间呢?
    几个人东一句西一句还是凑不齐十二条守则,这原本是我们每天要念的东西,因为模式化之后,语言和思想分离了,只剩下声音,而
    这些声音无法在生命中产生意义


    2楼2015-05-20 21:31
    回复
      在禅宗公案中,有许多易懂非懂的对话。例如一个小徒弟可怜兮兮地跟着师父旁边问:「师父,什麼是佛法?」老师父老是卖关子,不肯对小徒弟说。最后师父问他:「吃饭了没有?」
      「吃饭了。」
      「那就去洗碗。」
      这就是公案了。你去翻一下《指月录》,里面都是这样的例子。说的就是如何让语言回到生活、回到更朴实的白话。我们到日本禅宗的寺院会看到「吃茶去」叁个字,这也是白话。常常你问什麼是佛法大义,他就说:「吃茶去」,表面上说的与问的无关,实际上他给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


      3楼2015-05-20 21:41
      回复
        那时候我已经参加了诗社,对诗有一种很浪漫的看法,觉得文学就是文学,是一种很唯美、很梦幻的追求。当我说出我的想法时,平日很有耐心的老师,却显得焦虑、不耐烦,他对我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他说:「文学不应该那麼自私,文学应该关心更多人的生活,走向社会的边缘,去抨击不正义、不公理的事情。」


        4楼2015-05-22 13:52
        回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我学生时代的偶像,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去国父纪念馆看廊上的黑白老照片,当我看着那些照片时,我看到了青春。他们大多是二十出头岁,生命就没有「后来」了。虽然有时候生命有「后来」反而是更大的难堪。
          我想,青春的美是在於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


          5楼2015-05-22 14:19
          收起回复
            我现在读克鲁泡特金的作品都是当作诗来读,因为他一直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会不需要政府,自动自发地去缴税、去建设,不需要他人来管理。我年轻的时候相信他,现在的我则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有阶级,一定会有穷人与富人。
            也就是说,当你有一天说出:「哪一个社会没有乞丐?」时,就表示你已经不再年轻了。
            然而,即使你已过了梦想的年岁,年轻时候的洁癖仍然会跟着你,在某一刹那中出现时,还是会让你寝食难安,让你想问:「是不是已经老了?是不是已经放弃当年的那些梦想?」
            如果说年轻时的梦想是百分之百,过了二十五岁以后会开始磨损,也许只剩下百分之八十、七十、五十或是更少,但是孤独感仍在。即使都不跟别人谈了,仍是内心最深最深的心事。


            7楼2015-05-23 13:27
            回复
              叶子怀孕后离开领袖,她好像发现了原来自己是因为爱上领袖的头发才变成安那其的党人,当她离开后,又开始穿起小碎花的裙子、蕾丝边的袜子,回复到受安那其主义批评为「小资产阶级」的小可爱女性形态,但她觉得,她还是要回来做自己。
              我当时隐约觉得,如果革命者不是因为充分认识自己而产生的自觉,革命会变得非常危险。


              8楼2015-05-23 13:41
              回复
                暴力美学其实隐藏了一个有趣的角色转换的问题。几年前,美国华盛顿发生恐怖事件,有人持枪在街上扫射,使大家都不敢出门,这是一个暴力事件,所有的媒体都谴责这项暴力。可是当我们注意到行凶者的背景,其实是波斯湾战争的英雄,也就是说,这个人有两个角色,当他在伊拉克杀人的时候,他是被鼓励的,他是合法的杀人,他杀得愈残忍,获得的勋章愈多,当他回到自己国家时,他变成不合法的杀人犯,那麼暴力到底是该鼓励还是恐惧?


                9楼2015-05-23 14:08
                回复
                  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些这样的描述,例如阿Q就喜欢看砍头,很长一段时间,他和一般人一样,把砍头当作一场很好看的戏,知道什麼地方砍头,也许平常没有那麼早起,也会早早起床,很快乐地跑去看砍头。如果被砍头的犯人表现得有点窝囊,害怕到尿撒裤子,围观的群众还会笑他,然后说「不要怕!不要怕!」、「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那头砍下来不过是碗大的疤」之类的话,当暴
                  力被道德合法化后,激发出每个人内心里的暴力意识,反而是最让人恐惧的。


                  10楼2015-05-23 14:32
                  回复
                    人性对「恶」有更充足的了解,才能有「善」的发扬,所以我一直觉得很遗憾,荀子的性恶论没有继续发展,使得孟子的性善论就像小说里的大学生,变得不切实际。我们一定要知道,性善论和性恶论单独存在时都没有意义,必须让两者互动,引导到思辨、思维,才能对人性有最更深层、更高层次的探讨。


                    12楼2015-05-23 22:40
                    回复
                      思维孤独..........
                      我在好多场合里,遇到这样的状况。大家对於一个问题发表意见时,我不赞成A也不赞成B,可是当我对赞成A结论的人说:「你是不是可以说一下,你得到这个结论的思考过程?」对方已经产生敌意,他说:「那你就是赞成B喽。」
                      因为缺乏沟通的耐心,思辨的过程完全被简化了。


                      13楼2015-05-23 22:56
                      回复
                        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
                        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


                        14楼2015-05-23 22:58
                        回复
                          当站在台上授课或是演讲时,有麦克风、有桌子、有舞台,我的语言就已经具有「暴力性」。所以我会经常检查自己讲话的意识形态,并思考要如何让讲出来的话,不会变成「耶和华的指令」,而让底下的学生或是听众,可以与我一起思辨问题。
                          这麼做不一定会得到好的回应,有些学生反而会觉得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一个问题会得到一个答案。老师直接给答案,是更方便、更简单的做法。


                          15楼2015-05-23 22:58
                          回复
                            我想,很少会有父母师长鼓励孩子,去跟飙车的人、刺青的人、穿环的人进行对话。我们的思维没有办法进行,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族群与族群之间,划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不一定是代沟,同年纪不同领域的人也有很远的距离,互相不了解。领域跟领域之间的不能沟通,使得社会没有办法进行思辨。因为思维的起点,就是大家对一件事物有「共识」,即使角度不同,但焦点是在同一件事上,而不是各说各话


                            16楼2015-05-24 13:37
                            回复
                              学在检视思维,但不是读哲学的人就叫作有思维。我一直觉得,在大学里面读哲学系,可能读了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基督教哲学、西洋哲学¨¨这些只能称为读书,不叫哲学。
                              我们会觉得庄子读了很多前人的哲学吗?好像不是。他只是在思考到底是爬在泥土里的乌龟比较快乐,还是被抓起来杀掉后,装在黄金制成的盒子里,摆在皇宫里供着的乌龟比较快乐?我觉得这才是哲学。
                              哲学是面对现象的思考。如果你读很多庄子的寓言故事,却不能分析你当前的现象,我不觉得这是哲学。希腊所谓的philosophy,哲学,是「爱智」的意思。热爱智慧、热爱思辨叫作哲学,如果你只是读别人讲过的东西,本身没有思辨,只是继承或模仿别人的想法,就不能称之为哲学。
                              因为,哲学的起点是怀疑。


                              17楼2015-05-24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