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会是类似于日记的一点点东西吧。
说起来来史吧也蛮久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眼熟我
。
故事发生在前几个礼拜吧,我们班主任拉我们班几个人去图书馆借书回教室放在图书角里借阅。一人大概可以借10本。
当时我就暗想,要把图书馆里所有史铁生的书全借过来,还担心10本够不够借。我在一排排书架之间来回穿梭,巡检,看到一本本伪科学,一本本竞赛辅导,一本本历史政治,(走进去第一排齐刷刷马列主义),就是没有史铁生的书。后来我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发现了《病隙碎笔》,和我买的那本恰好一个封面的,我当机立断把它抽出来抱在手里,好像慢一点就会被谁抢走了。
后来我不死心生怕遗落了任何一本,却发现我找到的那本已经是唯一了。我宁愿把这理解为其他比如《我与地坛》的文集已经被借光了,否则这个空无一物的图书馆我也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不过还好《病隙碎笔》一带回去就被借走了。过了几天有人拿里面的内容写读书笔记赶上班内交流活动。我一看见史铁生脑子就炸了,嗡的一声就想可算今天能谈谈史铁生了。别人都不懂我为什么激动,我记得我直接就站了起来,我想谈《我之舞》,我想谈《记忆与印象》,我想谈《我与地坛》,但我一句都没谈开来,因为那个人的笔记写的是病隙碎笔里对信仰的理解,于是我单单讲了一个约伯的事情,就发现自己几乎不会说话了,就跟傻了似的,我知道我们语文老师不会对史铁生怎么怎么了解,也知道同学也许仅仅对他的去世有一点印象,但我发现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激动而颤抖的声音和身体。在当时同学看来整个一中二吧。。那个时候我看着他们漠然的脸,才有一点意识到: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那样读他。
说起来来史吧也蛮久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眼熟我

故事发生在前几个礼拜吧,我们班主任拉我们班几个人去图书馆借书回教室放在图书角里借阅。一人大概可以借10本。
当时我就暗想,要把图书馆里所有史铁生的书全借过来,还担心10本够不够借。我在一排排书架之间来回穿梭,巡检,看到一本本伪科学,一本本竞赛辅导,一本本历史政治,(走进去第一排齐刷刷马列主义),就是没有史铁生的书。后来我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发现了《病隙碎笔》,和我买的那本恰好一个封面的,我当机立断把它抽出来抱在手里,好像慢一点就会被谁抢走了。
后来我不死心生怕遗落了任何一本,却发现我找到的那本已经是唯一了。我宁愿把这理解为其他比如《我与地坛》的文集已经被借光了,否则这个空无一物的图书馆我也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不过还好《病隙碎笔》一带回去就被借走了。过了几天有人拿里面的内容写读书笔记赶上班内交流活动。我一看见史铁生脑子就炸了,嗡的一声就想可算今天能谈谈史铁生了。别人都不懂我为什么激动,我记得我直接就站了起来,我想谈《我之舞》,我想谈《记忆与印象》,我想谈《我与地坛》,但我一句都没谈开来,因为那个人的笔记写的是病隙碎笔里对信仰的理解,于是我单单讲了一个约伯的事情,就发现自己几乎不会说话了,就跟傻了似的,我知道我们语文老师不会对史铁生怎么怎么了解,也知道同学也许仅仅对他的去世有一点印象,但我发现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激动而颤抖的声音和身体。在当时同学看来整个一中二吧。。那个时候我看着他们漠然的脸,才有一点意识到: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那样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