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通用“迈向2020”战略,看国产状态:
“迈向2020”其实是一个5年计划,这未来的五年,个人认为中国市场有这么几个特点:
1、一波90后来袭:这几年SUV很火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年轻化带来的,而且上通别克几乎算是为了“80后”量身定做的一款小型suv—昂科拉。那么这波90后,真的都是土豪,不在乎钱吗?
2、汽车销售增长强点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1-2线城市向3-4线转移,转移的是增长点,而不是财富,对于相对人均收入更低的地区和城市,他们的价格铭感度会应该会更高;
3、如果放在上个世纪,汽车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代步反而显得只是一个附加功能,虽然说得有点夸张,而大众神车信仰的建立,个人觉得和当初作为第一个以“技术换市场”(当然技术咱没学着,市场给丢了)的品牌有直接关系,更多程度上,国人最开始认识汽车和大众是很有关系的。而今天呢,更多的消费群体通过网络资源已经对汽车足够理性的认识,而汽车的普及程度,呵呵,除了土豪级别的车,已经没有多少车型能让人觉得多么牛x了,当不正常的“神车”信仰瓦解后,那么剩下的购车决策权大多取决于“性价比了”
4、上海自贸区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快2年了,而现在有了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了,虽然只有四个,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让进口车便宜可能超过15%-30%呀,也许暂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这也是逐步行进的趋势,如果车企再不赶快抢占市场,站稳脚跟,等一波一波的冲击来的时候,必定土崩瓦解。
所以,上海通用“迈向2020”战略的实施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品牌旗下11个主力产品40款车型的进行了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的调整,而且幅度都还很大,配合各种免息政策,消费诱惑力非常之大,而且还是在美系正处于强势崛起阶段开始实施,执行之果断,用心之明显,而在这一股风潮中,大众、现代、福特也类似行为。
但是,但是国产车型似乎,我心岿然不动,这个千年扶不起的“中国汽车业”如此“淡定”是束手无策,还是自信心爆棚了?这么多年的“偷师学艺”难道一点成效没有。我认为不是的,就suv来说,长城H6早已走到SUV的销售榜首的位置,长安cs75加价能提到现车也算是命好,启辰T70每月销售量不过在5-6千多的情况下也学着加价了。有时不太了解,但是高性价比下,国产利润已经低的可怜了,而且核心技术没有学来,大多国产估计还是只是赚一个血汗钱,而且劳动成本一直在上升,与其说国产没有跟风调价,不如说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了。虽然国产说的有点惨,但是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而且冷眼看国产的时期已经开始过去了,危机和机运并存。这样的机运也同样给了上海通用这些合资车企,谁能再这五年抢到在5年之后的气运,都看各位老板怎么选了。呵呵,到此结束,请指正。
“迈向2020”其实是一个5年计划,这未来的五年,个人认为中国市场有这么几个特点:
1、一波90后来袭:这几年SUV很火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年轻化带来的,而且上通别克几乎算是为了“80后”量身定做的一款小型suv—昂科拉。那么这波90后,真的都是土豪,不在乎钱吗?
2、汽车销售增长强点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1-2线城市向3-4线转移,转移的是增长点,而不是财富,对于相对人均收入更低的地区和城市,他们的价格铭感度会应该会更高;
3、如果放在上个世纪,汽车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代步反而显得只是一个附加功能,虽然说得有点夸张,而大众神车信仰的建立,个人觉得和当初作为第一个以“技术换市场”(当然技术咱没学着,市场给丢了)的品牌有直接关系,更多程度上,国人最开始认识汽车和大众是很有关系的。而今天呢,更多的消费群体通过网络资源已经对汽车足够理性的认识,而汽车的普及程度,呵呵,除了土豪级别的车,已经没有多少车型能让人觉得多么牛x了,当不正常的“神车”信仰瓦解后,那么剩下的购车决策权大多取决于“性价比了”
4、上海自贸区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快2年了,而现在有了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了,虽然只有四个,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让进口车便宜可能超过15%-30%呀,也许暂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这也是逐步行进的趋势,如果车企再不赶快抢占市场,站稳脚跟,等一波一波的冲击来的时候,必定土崩瓦解。
所以,上海通用“迈向2020”战略的实施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品牌旗下11个主力产品40款车型的进行了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的调整,而且幅度都还很大,配合各种免息政策,消费诱惑力非常之大,而且还是在美系正处于强势崛起阶段开始实施,执行之果断,用心之明显,而在这一股风潮中,大众、现代、福特也类似行为。
但是,但是国产车型似乎,我心岿然不动,这个千年扶不起的“中国汽车业”如此“淡定”是束手无策,还是自信心爆棚了?这么多年的“偷师学艺”难道一点成效没有。我认为不是的,就suv来说,长城H6早已走到SUV的销售榜首的位置,长安cs75加价能提到现车也算是命好,启辰T70每月销售量不过在5-6千多的情况下也学着加价了。有时不太了解,但是高性价比下,国产利润已经低的可怜了,而且核心技术没有学来,大多国产估计还是只是赚一个血汗钱,而且劳动成本一直在上升,与其说国产没有跟风调价,不如说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了。虽然国产说的有点惨,但是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而且冷眼看国产的时期已经开始过去了,危机和机运并存。这样的机运也同样给了上海通用这些合资车企,谁能再这五年抢到在5年之后的气运,都看各位老板怎么选了。呵呵,到此结束,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