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文化吧 关注:91贴子:482
  • 13回复贴,共1

【转载】《三十三剑客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在剑吧,原作者@偶有闲风
《三十三剑客图》即是任渭长的有名的作品之一,据《唐宋传奇小说》绘制。
又名《卅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31 09:50回复
    图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6-03 12:19
    收起回复
      插一楼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6-04 09:18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6-09 09:31
        回复
          二十二 李胜
          李胜的故事也不知出于何典。图赞说:“杀亦不武,矧知使惧。”当是警告坏人,使他知道畏惧,不敢再为非作夕,也就是了。
          这部《卅三剑客图》中的主角,都是唐宋人物。唐宋五代并无叫作李胜的名人。东汉时有一个李胜,是个不怎么重要的文人。三国时魏国也有个李胜,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都会知道此人。《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写“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司马懿假装病重,曹爽以为司马懿病得快死了,对他就不加防备。这个故事历史上真有其事,《资治通鉴》中的描写,和《三国演义》很是接近: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 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夏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通鉴,魏记。邵陵厉公正冶九年。)
          李胜去做荆州刺史(他是南阳人,南阳属荆州,所以称为本州),《三国演义》的作者不知为了甚么缘故,将他改为青州刺史。历史上说李胜有文才,但性格浮华。曹爽失败后,李胜也为司马懿所杀。曹爽手下谋士如何晏之徒,都是虚浮漂亮的清谈家,自然不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对手。
          魏国这个李胜自然和图中的剑客毫不相干,不过因为同名同姓,拉来谈谈。
          司马懿的作风,就是越女所说的“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孙子兵法》中“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原则。在当代政治的权力斗争中,也有人应用这原则而得到很大成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7-15 12:15
          回复
            二十六 潘扆
              潘扆常游江淮间,自称野客,落托有大志。郑匡国为海州刺史,民往谒之。匡国不甚礼遇,馆于外厩。一日从匡国猎,匡国之妻因诣厩中,觇扆栖泊之所,弊榻完席竹笼而已。笼中有锡弹丸二颗,余无所有。扆厉还,发笼视之,大惊曰;“定为妇人所触幸吾摄其光芒,不尔,断妇人颈矣!”圉人异之,闻于匡国。匡国密召扆,问曰:“先生其有剑术乎?”扆曰:“素所习也。”匡国曰:“可一现乎?”扆曰:“可。当斋戒三日,趋近郊平旷之地,请试之。”匡国如期召厉,仅至东城。扆自怀中出二锡丸,置掌中。俄有气二条,如白虹微出指端,须臾旋转,绕匡国颈,其势奔掣,其声挣纵。匡国据鞍危坐,神魄俱丧,谢曰:“先生神术,固已知之,幸收其威灵。”扆笑举一手,二日气复贯掌中。少顷,复为二锡龙。匡国自此礼遇愈厚,表荐于烈祖��


            31楼2015-07-24 23:53
            回复
              二十七 洪州书生
                成幼文做洪州(即今江西南昌)录事参军的官,住家靠近大街。有一天坐在窗下,临街而观,其时雨后初晴,道路泥泞,见有一小孩在街上卖鞋,衣衫甚是褴褛。忽有一恶少快步行过,在小孩身上一撞,将他手中所提的新鞋都撞在泥泞之中。小孩哭了起来,要他赔钱。恶少大怒,破口而骂,哪里肯赔?小孩道:“我家全家今天一天没吃过饭,等我卖得几双鞋子,回家买米煮饭。现今新布鞋给你撞在泥里,怎么还卖得出去?”那恶少声势汹汹,连声喝骂。
                这时有一书生经过,见那小孩可怜,问明鞋价,便赔了给他。那恶少认这扫他面子,怒道:“他妈的,这小孩向我讨钱,关你屁事,要你多管闲事干么?”污言秽语,骂之不休。那书生怒形于色,隐忍未发。
                成幼文觉这书生义行可嘉,请他进屋来坐,言谈之下,更是佩服,当即请他吃饭,留他在家中住宿。晚上一起谈论,甚为投机。成幼文暂时走进内房去了一下,出来时那书生已不见了。大门却仍是关得好好的,到处寻他,始终不见,不禁大为惊讶。
                过不多时,那书生又走了进来,说道:“日间那坏蛋太也可恶,我不能容他,已杀了他的头!”一挥手,将那恶少的脑袋掷在地下。
                成幼文大惊,道:“这人的确得罪了君子。但杀人之头,流血在地岂不惹出祸来?”书生道:“不用担心。”从怀中取出一些药末,放在人头之上,拉住人头的头发搓了几搓,过了片刻,人头连发都化为水,对成幼文道:“无以奉报,愿以此术授君。”成幼文道:“在下非方外之士,不敢受教。”书生于是长揖而去。一道道门户锁不开、门不启,书生已失所踪。(出吴淑《江淮异人录》)
                杀人容易,灭尸为难,因之新闻中有灶底藏尸、箱中藏尸、麻包藏尸等等手法。中国笔记小说中记载有一妇人,杀人后将尸体切碎煮熟,喂猪吃光,不露丝毫痕迹,恰好有一小偷躲在床底瞧见,否则永远不会败露。英国电影导演希治阁(编按:即西区考克)所选谋杀短篇小说中,有一篇写凶手将尸体切碎喂鸡,想法和中国古时那妇人暗合。王尔德名著《道灵格雷的画像》中,凶手杀人后,胁迫化学师用化学物品毁灭尸体,手续既繁,又有恶臭,远不及我国武侠小说中以药末化尸为水的传统方法简单明了。章回小说《七剑十三侠》中的一枝梅,杀人后也以药末化尸为水。至于近代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杀人盈野,行若无事,谁去管他尸体如何��


              32楼2015-07-24 23:54
              回复
                二十九 青巾者
                  任愿,字谨叔,京师人,年轻时侍奉父亲在江淮地方做官。他读过一些书,性情淳雅宽厚,继承了遗产,家道小康,平安度日,也没有甚么大志,不汲汲于名利。
                  熙宁二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任愿出去游街。但见人山人海,车骑满街,拥挤不堪。他酒饮得多了,给闲人一挤,立足不定,倒在一个妇人身上。那妇人的丈夫大怒,以为他有意轻薄,调戏自己妻子,拔拳便打。任愿难以辩白,也不还手招架,只好以衣袖掩面挨打。那人越打越凶,无数途人都围了看热闹。
                  旁观者中有一头戴青巾之人,眼见不平,出声喝止,殴人者毫不理睬。青巾者大怒,一拳将殴人者击倒,扶着任愿走开。众闲人一哄而散。任愿谢道:“与阁下素不相识,多蒙援手。”青巾者不顾而去。
                  数日后,任愿在街上又遇到了那青巾者,便邀他去酒店喝酒。坐定后,见青巾者目光如电,毅然可畏。饮了良久,任愿又谢道:“前日见辱于市井庸人,若不是阁下豪杰之士,谁肯仗义相助?”青巾者道:“小事一桩,何足言谢?后日请仁兄再到此一叙,由兄弟作个小东,务请勿却。”当下相揖而别。届时任愿去那酒店,见青巾者已先到了,两人拣了清静的雅座坐定,对饮了十几杯。青巾者道:“我乃刺客,有一大仇人,已寻了他数年,今日怨气方伸。”于腰间取出一只黑色皮囊,从囊中取出一个首级,用刀子将脑袋上的肉片片削下,一半放在任愿面前的盘中,笑道:“请用,不要客气。”任愿惊恐无已,不知所措。青巾者将死人肉吃得干干净净,连声劝客,任愿辞不能食。青巾者大笑,伸手到任愿盘中,将人肉抓过来又吃。食毕,用短刀将脑骨削成碎片,如切朽木,把碎骨弃在地下,再无人认得出这是死人的头骨。
                  青巾者道:“我有术相授,你能学么?”任愿道:“不知何术?”青巾者道:“我能以药点铁成金,点铜成银。”任愿道:“在下在市上有一间先父留下来的小店,每日可赚一贯钱。我数日之家,冬天穿棉,夏天穿葛,酒肉无忧,自觉生活如此舒适,已然过分,常恐遇祸,怎敢再学先生的奇术?还望见谅。”青巾者叹服,说道:“像这样安分知命,毫不贪得之人,真是少有。你应当长寿才是。”取出一粒药,道:“服此药后,身强体壮,百鬼不近。”任愿和酒服了。两人直饮到深夜方散,以后便没再见他。(出《青琐高议》)


                34楼2015-07-24 23:57
                回复
                  三十淄川道士
                    有一个名叫姜廉夫的人,一晚刚就枕安睡,听得喝道之声,一辆轿子忽然在堂前出现。轿中走出一名绝色女子,上堂向姜廉夫的母亲盈盈下拜,说道:“妾和郎君有姻缘之分,愿请一见。”姜廉夫听到了,欣然起身相见。他妻子见场面尴尬,便要避开。那女子道:“不要因我之故而令你们夫妻疏远,请姊姊不可见怪。”姜妻见她温柔可亲,心中很有好感。两人情如姊妹,相亲相爱。姜廉夫大享齐人之福。那女子对姜母服侍得尤其恭敬周到,全家上下,个个都喜欢她。
                    到了端午节的前夕,那女子在一晚之间,做了一百个彩丝绣花荷包,绣功十分精致,人物、花草、题字,都认了出来,便如是名家的书画一般,分送给亲戚。得到的人无不赞叹,大家都称她为“仙姑”。
                    过了不久,那女子忽向姜母道:“婆婆,媳妇面临大难,要到别地一避。”拜了几拜,出门而去。姜家全家都很惊惶,为她担忧,不知她有何灾难,是否能够避过。
                    便在此时,有一名道人来到姜家,问姜廉夫道:“你满面都是晦气之色,奇祸将至,那是甚么缘故?”姜廉夫将经过情形都对他说了。道士命他在净室中预备一张榻。第二天道士又来,叫姜廉夫在榻上安卧,不可起身,又叮嘱家人上午千万不可开门,到正午才开。
                    过了良久,姜廉夫忽觉寒气逼人,只听得刀剑相交之声铮铮不绝。他心中大惧,蒙被而睡,猛听得砰的一声,有物坠入榻底,他也不敢去看。到得正午,姜家开门,道士来到,姜廉夫出门相迎。道士笑道:“危险过去了!”同去看榻下所坠之物,却是一个髑髅(骷髅头,髑音独),有五斗的米斛那么大,道士从药箱中取出药末,撒在髑髅上,髑髅便即化而为水。
                    姜廉夫问:“那是甚么怪物?”道士道:“我和那美貌女子都是剑仙。这女子先和一人相好,忽然抛弃了他,来跟你相好。那人大是愤怒,要来杀你二人。我和那女子一向很有交情,因此出力救你。总算侥幸成功,我去也!”
                    道士刚去,女子便即回来,与姜廉夫同居如初。(出《诚斋杂记》)
                    女剑仙水性杨花,男剑仙争风吃醋,都不成话。所以任渭长的评话说:“髑髅尽痴,剑仙如斯!��
                  回复


                  35楼2015-07-24 23:57
                  回复
                    全转完了,还是谢谢@铁血忠烈 顶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07-25 18:43
                    收起回复
                      那些穿越小说都是胡扯 真穿越过去首先就不知道古人说什么 因为都是古文 现代人习惯白话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40楼2018-10-31 0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