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节是祭祀的日子,众所周知,慎终追远之心是人类文化继承发展的基础。从公益文化上看,我所经历的当代教育是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住在城市的人放弃了传统的手段,家庭的祭祖日渐淡忘,孩子通过学校组织的纪念革命先烈的活动,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参加过杨靖宇,抗美援朝烈士等纪念活动,思想中惟此印记。当我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了清明节和寒食节来历后,不由发出感慨,写出此文。 古代四月四日是寒食节,这个节日由晋文公下令实施。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那时礼坏乐崩,天子被驾空了,霸主号令天下了。为何霸主之令能行致今天,因为这是一个感恩的故事。 晋文公叫重耳,因内斗而逃亡,路上饥饿过度昏厥过去,其臣子介子推从腿上割了一块肉煮熟给他吃,从而脱离了险境。后来重耳夺回权力,封赏有功之臣,却把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不图名位,带老母上山隐居了。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便来到山下请他,介子推不下山,便有人出主意三面放火,逼他从另一面下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和老母一起被烧死在一个大柳树下。留下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痛悔不已,下决心不忘介子推谏言,治好国家,这是晋文公成为五霸的重要精神动力。这个节日能流传下来,是百姓世代受这个感恩励志故事的感染,自觉传颂,而且形成了好多文化形式,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再看汉唐留下的名诗吧。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此丰盛的文化遗产,为何在当代未能继承发扬?狭隘的文化偏见,一己的私利,造成了教育偏狭,几代人心灵无所着落。文化之事是百年千年的大事,功罪甚大,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