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蜀汉的历史,一个人无法回避,那就是撰写《三国志》的历史亲历者陈寿,而陈寿在写这部蜚声一时的史书时又惜墨如金,许多重大事件的细节部分缺失。细看《三国志》,蜀汉的历史充满了谜团,在古今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眼中显得扑朔迷离。为了补充重大事件的细节,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弥补,在大量难以分辨真伪的史料中进行艰难取舍,并力所能及的在选取的史料中进行辨析,表明自己对所选史料真实性的态度,才修成了堪比正史的《裴松之注三国志》,至于《资治通鉴》中的三国部分,易中天教授认为基本就是整段抄录《三国志》,因是编年体史书,在一定的倾向下加注了具体时间,所以参考价值较低。而《魏略》因政治倾向严重偏斜,其中的蜀汉部分更是随意道听途说。裴松之评论《魏略》中记载刘禅出生情况的原话是:“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余言,异也!”古文的200多字,是多大的信息量!这些劣质史书更是再度拔高《三国志》这部史书的历史崇高地位。
经过对魏延大败费曜和郭淮,费祎被刺等蜀汉几个重大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三国志蜀书》部分的简略写作手法不完全是缺乏史料的原因,而很大的可能是陈寿故意为之。这还不够,陈寿这伟大的著史哥们,还整了一个让古今无数历史学者目瞪口呆的记载:蜀汉不置史。《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偏偏同在《后主传》中却又有完全与此矛盾的记载:“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同一个传记中出现如此重大的相互矛盾的记载,笔误?怎么可能!?故意?!根据陈寿一贯的善意曲笔作风,我们相信,出现如此重大的矛盾叙述,其中必然存在重大隐秘!!今天我们就试着来揭开陈寿这个“国不置史”其中隐藏的巨大秘密。
经过对魏延大败费曜和郭淮,费祎被刺等蜀汉几个重大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三国志蜀书》部分的简略写作手法不完全是缺乏史料的原因,而很大的可能是陈寿故意为之。这还不够,陈寿这伟大的著史哥们,还整了一个让古今无数历史学者目瞪口呆的记载:蜀汉不置史。《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偏偏同在《后主传》中却又有完全与此矛盾的记载:“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同一个传记中出现如此重大的相互矛盾的记载,笔误?怎么可能!?故意?!根据陈寿一贯的善意曲笔作风,我们相信,出现如此重大的矛盾叙述,其中必然存在重大隐秘!!今天我们就试着来揭开陈寿这个“国不置史”其中隐藏的巨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