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迎春老师吧 关注:16贴子:905
  • 8回复贴,共1

姚老师有关地震灾难感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德育老师亲自见证的“80后”献血主力军,感动!!!

5月14日早上在电视上看到血库告急的消息后,我就马上给武汉市血液中心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告诉我10:30流动献血车,我10:50左右赶到离家最近的中南商场献血点时已经有好多人比我还早,我排名176号。无奈,只好上午排号下午再去,15:00左右再去时人更加多了,我直到17:40才献完血。看到踊跃献血的人流,我倍感鼓舞与感动!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万众一心团结起来的力量又是多么强大啊!
我是译名大学德育课老师,主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课中必讲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以前,觉得将这些崇高的内容不容易讲实,但这次的现场亲历让我觉得这样的场面本身就是最深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要借此机会将我的现场所看所感与更多的人分享。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仔细观察了献血的人群,发现我这样的30岁左右的人在期间还算“老人”了,其中的主力军是“80后”的小青年。他们中有在校的大学生,有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还有的是公司员工集体献血。近年来,有关“80”后的讨论非常多,甚至有妖魔化的倾向。以前,我也曾经怀着“傲慢与偏见”对他们中的有些人看不惯。但是,我今天亲眼见到这些一群的穿着松松跨跨的口袋裤,涂着指甲油,戴着夸张佩饰的小青年们快乐而坚毅地抡起自己的胳膊献血时,我非常感动和震撼!谁说现在的年轻人自私、冷摸?谁说现在的“80后”孩子长不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年青人是一大早就赶过来献血,献完血后又做志愿者,穿上志愿者背心,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有个理工大的女学生,因为身体不好无法献血就“将功补过”作了一天的志愿者。当天还有很多市民放下手重的工作,有的还是请假赶过来的。
有这些“热血”青年在,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兴旺发达?有这些可爱的人民,哪样的灾难不能战胜?
今后我会将这次的亲身亲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手素材,也会以更加欣赏的眼光看待年轻一代,当然,也会教育和鼓励我的学生理性爱国,好好做人!
为灾区人民祈福,向爱心人士致敬?多灾多难的2008,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共创辉煌!



1楼2008-05-18 11:05回复
    • 221.232.68.*
    恩 为我们的2008祈福


    2楼2008-05-23 11:33
    回复
      • 59.68.70.*
      《总会长大的80后》自信,大我,方向感,锐气(2007《读者》第22期)
      得到社会中坚认可,80后可以肩负身上的责任,请姚老师放心


      3楼2008-06-28 00:20
      回复
        • 219.140.84.*
        老师您好!地震发生是我正在长江日报实习!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爱心,我们80后的爱心。同时我们报社也在积极的号召市民募捐,我也是热血沸腾啊!


        4楼2008-07-23 20:43
        回复
          • 219.140.84.*
          其实关于80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时代的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由于经验主义的驱使,上一辈的人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评判下一代,喜欢用自己穷极一生才获得一把尺子去丈量刚刚起步的年轻人。作为80后,我们并不否认上一辈的人的一些优秀的品质,可是很多东西他们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人总是在成长着的。其实这也死定势思维的一种表现,社会环境已经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可是他们张口闭口就是我们当年怎么样怎么样。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可能这是人的通病,总喜欢眼睛像下看!


          5楼2008-07-23 20:56
          回复
            • 219.140.84.*
            用俯视的眼光看别人!


            6楼2008-07-23 20:57
            回复
              • 221.232.68.*
              恩,说得有道理


              7楼2008-07-24 22:29
              回复
                • 117.35.228.*
                为自己加油


                8楼2008-07-25 11:43
                回复
                  • 202.110.131.*
                  我认为,奥运会时,海外学子冒雨为中国纳喊更感人
                  他们等待了好几个小时,盼过黄昏,度过黎明,
                  只为那一刻,为祖国纳


                  9楼2008-10-30 1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