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风生物社吧 关注:57贴子:2,582
  • 6回复贴,共1

【禾风生物社-鸟类专题】黑翅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翅鸢,是鹰科黑翅鸢属的猛禽,又称黑肩鸢,中文俗名灰鹞子。身长约32厘米。通体以灰色为主。头顶、后颈、背部、尾上覆羽和中央1对尾羽的表面概呈银灰色;眼先羽须和细狭的眉纹呈黑色;前额、头部两侧和整个腹面的羽毛均为白色。虹膜红色,嘴基部蜡膜黄色,嘴黑色,脚黄色。叫声细而尖,似“Kyuit”或“knee”。黑翅鸢栖息于海拔600~2200米的开阔田坝区至低山丘陵的稀树草地和林缘地带。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营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营巢于乔木树顶端,每窝产卵3~5枚。全世界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仅分布有南方亚种,分布于河北、浙江、福建、广西、云南。全球种群处于稳定趋势。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P属地:福建1楼2015-06-08 20:52回复
    身长约32厘米。通体以灰色为主。头顶、后颈、背部、尾上覆羽和中央1对尾羽的表面概呈银灰色;翼小覆羽和中覆羽呈亮黑色,初级飞羽端部渲染灰褐色。眼先羽须和细狭的眉纹呈黑色;前额、头部两侧和整个腹面的羽毛均为白色。虹膜红色,嘴基部蜡膜黄色,嘴黑色,脚黄色。黑黑翅鸢(图3)翅鸢体长310-340mm;嘴峰20-21mm;翅259-300m 黑翅鸢飞行图(21张)m;尾116-134mm;跗跖30-34mm。两性相似。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额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灰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下体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跗跖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幼鸟头顶褐色,具宽的白色羽缘。上体更褐,亦具宽阔的白色羽缘;翅覆羽黑灰色,亦具白色羽缘;胸部羽毛具窄的褐色羽轴纹,羽缘缀有茶褐色或灰色,其余似成鸟。虹膜成鸟血红色,幼鸟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色,蜡膜和口角淡黄色,脚和趾深黄色,爪黑色。[2]


    IP属地:福建2楼2015-06-08 20:53
    回复
      多数地区系留鸟不迁徙,在中国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黑翅鸢(图6)、广西、河北为夏候鸟。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见有栖息。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小型鼠类、蛙类,有时也捕食小鸟。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叫声细而尖,似“Kyuit”或“knee”。[2]


      IP属地:福建3楼2015-06-08 20:53
      回复
        营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营巢于乔木树顶端,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mm×29-32mm,平均39mm×31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IP属地:福建4楼2015-06-08 20:53
        回复
          挤挤


          5楼2016-07-30 20:29
          回复
            只看楼主的人,你们好啊 么么哒


            6楼2016-08-08 19: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