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消痛贴吧 关注:1贴子:27

杨氏消痛贴——主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6-08 21:29回复
    空间链接http://user.qzone.qq.com/303089844/main


    14楼2015-06-08 21:42
    回复


      16楼2015-06-09 05:16
      回复



        17楼2015-06-09 05:17
        回复




          18楼2015-06-09 05:18
          回复











            19楼2015-06-09 05:18
            回复











              20楼2015-06-09 05:19
              回复











                21楼2015-06-09 05:22
                回复




                  22楼2015-06-09 05:23
                  回复


                    23楼2015-06-09 05:25
                    回复





                      24楼2015-06-09 05:26
                      回复



                        26楼2015-06-09 05:30
                        回复
                          中医分类
                          风湿按病因分类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疾病进行分类 和命名,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是风湿病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laquo;素问·痹论;raquo;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均是以病因之风、寒、湿、热分类;以及后世医家明确提出了“风湿”、“湿痹”、“风寒湿痹”等的病名。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从病因分类考虑,一般将风湿病分为一下几种:
                          1.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性走串,故临床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为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膝理空疏,故有恶风,汉出之症。
                          2.寒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临床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3.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又多见脾不运湿之症,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如缓等。
                          4.热痹: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
                          5.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失于儒养而引起得一类痹病。因“燥胜则干”,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儒养,故临床以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为主要特点。
                          6.风寒湿痹:风寒湿邪兼加而至,为“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本义.临证时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轻孰重.若以风,湿为主者,称为“风湿痹”:若以寒、湿为主者,称为“寒湿痹”;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风寒湿痹”名之。
                          7.湿热痹:感受湿热之邪为主,或是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热而为换。
                          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6-10 18:29
                          回复


                            28楼2015-07-29 08:12
                            回复









                              29楼2015-11-07 0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