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志愿者意外发现在竹林深处有一家塑料粒子加工厂。6月8日下午,我们实地探访。发现该厂的位置十分隐蔽,从递铺康山一队往里走,在周围竹子的掩盖下,只有一条狭长的土路勉强容许一辆车子进出,不容易被发觉。一路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
不巧的是,该加工厂当天没有生产。厂外堆存有大量生产原料,主要以废旧塑料编织袋为主,厂内建有生产电炉、拉丝机等设备,旁边堆放着大量成品塑料粒子。粗略观望,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简陋。经工人口述,老板从废品店收购废弃的塑料袋、蛇皮袋,经过磨碎、熔解之后,再做成新的塑料粒子出售。而这些原料没有经过清洗、消毒,直接做成了成品。再流转至塑料厂制成生活用品或者玩具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据悉,在熔解过程中,如果产生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里则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味道也非常刺鼻。办理这样一个小型塑料颗粒加工厂需要工商税务登记,然后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电力部门的用电许可。
废品回收重新利用是好事,但是,应该做到规范化,无害化。在这样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办这类厂,是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巡查还是为了减少危害环境?有没有通过相关审批手续?我们将此事反映给了环保局递铺所,工作人员称将去现场进行调查,待调查清楚后再予以答复。






不巧的是,该加工厂当天没有生产。厂外堆存有大量生产原料,主要以废旧塑料编织袋为主,厂内建有生产电炉、拉丝机等设备,旁边堆放着大量成品塑料粒子。粗略观望,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简陋。经工人口述,老板从废品店收购废弃的塑料袋、蛇皮袋,经过磨碎、熔解之后,再做成新的塑料粒子出售。而这些原料没有经过清洗、消毒,直接做成了成品。再流转至塑料厂制成生活用品或者玩具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据悉,在熔解过程中,如果产生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里则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味道也非常刺鼻。办理这样一个小型塑料颗粒加工厂需要工商税务登记,然后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电力部门的用电许可。
废品回收重新利用是好事,但是,应该做到规范化,无害化。在这样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办这类厂,是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巡查还是为了减少危害环境?有没有通过相关审批手续?我们将此事反映给了环保局递铺所,工作人员称将去现场进行调查,待调查清楚后再予以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