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扬起火,愿意豁出命去搏,能令我死而无憾的,才让我真快乐;我的心,就是火,燃烧在每一首我唱的歌,听到的人为我证明了,这世界我来过。”
——姚贝娜《心火》
夕阳总是比朝霞更快地沉落,流星也总是比恒星更迅疾地凋零,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不知不觉,姚贝娜已经离开我们快半年了。这颗最耀眼夺目的星辰转瞬坠落,只留给我们空荡黯淡的夜空。
直到告别的这一刻真正来临,回望姚贝娜在我记忆中的所有印象,才惊觉她所有的坦然与坚定。看了一个纪念她的短片,剪辑了每一次歌唱比赛颁奖典礼上她举起奖杯的镜头,每一次都是轻轻咬着下唇,每一次都是那么倔强那么坚强的目光,直抵这个世界也直抵自己内心,似乎有一种无法压制的力量要从身体里喷薄而出。
被这样坦率坚强的目光紧紧包裹,我感动得落泪。
她说:“癌症这个东西很麻烦的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复发,所以我要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每一首歌都当做我的最后一首歌”;她唱:“宁可壮烈地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如同太阳把阳光一丝一丝地渗入灵魂一般,她把生命一点一点揉进歌声里,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记住,这个世界,她曾经来过,她曾经这样绚丽地,来过。
曾经想过高考完以后有时间了,我要认认真真的做一次“贝壳”,买齐她的每一张专辑和海报,看每一期有她的节目,奔去不同的城市看她的演出,哪怕是露天的舞台下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也绝不肯打伞不肯离开。可是现在,这一切只不过成了一个过期的计划表,有些错过,有些遗憾,真的再也无法挽回。
看着身边的同学,为了偶像的一张海报,一首新歌,一场演唱会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每每这时,我总在心里涌起深深的羡慕——
贝娜走后,“女神”,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空缺。
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微笑,空灵的嗓音,更有着她骨子里的倔强和率真。2009年,她退出文工团,面对采访,她只是淡淡地说:“在文工团我不自由,不是因为不能出来唱歌挣钱,也不是因为有任务,就是觉得不自由”。在一次次太过政治化的演唱中,她心中还固执地保留着那个最初的自己,她厌恶被压抑被设定地歌唱,厌恶那个始终不能爆发不能真情流露的内心。那个循规蹈矩如精密仪器运转般夺得青歌赛满分的不是她,真正的她是那个在好声音舞台上一次次尽情释放直至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的姑娘。她的选择,是放逐,也是成全;是放逐了歌者的灵魂和胆魄,也是成全了听者的渴望和温暖。
面对病魔的极端恐吓,姚贝娜也从不肯握手言和。一边承受着痛苦的化疗,她坚持着完成《甄嬛传》歌曲的录制。一首婉转低回的《红颜劫》被她演绎得那样恰到好处,刚好可以在她的葬礼上久久萦绕,引人落泪。
“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也不忘给这个残忍的世界以最后的温柔和暖意。她留下的最后一首《鱼》,那么忘情那么坚定那么震撼人心;她最后一次登台彩排后吐血,还笑着说:“我这可真的算是血洒舞台了”;她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一如既往如阳光般的微笑;她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动态,是给朋友和贝壳们的暖心宽慰:“你们就等着我满血复活吧”;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别哭,我没事,爸,你劝劝妈,我挺好的”。甚至当病魔侵蚀了她的身体,器官逐渐衰竭,无法进行器官捐献,她也在最后做出了一个大爱的决定——捐献眼角膜。
在这样一个消费娱乐的时代,太多太多的歌手在疯狂地渲染八卦,抢占头条,凭借选秀节目里的怪异表现制造噱头,发布粗制滥造的网络口水歌,仿佛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博得人们的注目。可是多年之后,可能没有谁记得他们究竟唱过什么歌。时光的冲荡洗涤之下,能够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那样一些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声音,曾经在灵魂深处燃起心火。
我们都在谈论生命的意义,谈论怎样生活怎样行走怎样追寻,又怎样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而姚贝娜,用她33年的短暂生命给予我们这样一种短暂和永恒的诠释:爱过,痛过,笑过,被束缚过也奋力挣脱过,失落过却最终微笑着,成为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为此闪耀和绽放过。
我最最亲爱的贝娜,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愿你在云海之上,依旧自由地闪耀,深情地歌唱。
——姚贝娜《心火》
夕阳总是比朝霞更快地沉落,流星也总是比恒星更迅疾地凋零,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不知不觉,姚贝娜已经离开我们快半年了。这颗最耀眼夺目的星辰转瞬坠落,只留给我们空荡黯淡的夜空。
直到告别的这一刻真正来临,回望姚贝娜在我记忆中的所有印象,才惊觉她所有的坦然与坚定。看了一个纪念她的短片,剪辑了每一次歌唱比赛颁奖典礼上她举起奖杯的镜头,每一次都是轻轻咬着下唇,每一次都是那么倔强那么坚强的目光,直抵这个世界也直抵自己内心,似乎有一种无法压制的力量要从身体里喷薄而出。
被这样坦率坚强的目光紧紧包裹,我感动得落泪。
她说:“癌症这个东西很麻烦的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复发,所以我要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每一首歌都当做我的最后一首歌”;她唱:“宁可壮烈地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如同太阳把阳光一丝一丝地渗入灵魂一般,她把生命一点一点揉进歌声里,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记住,这个世界,她曾经来过,她曾经这样绚丽地,来过。
曾经想过高考完以后有时间了,我要认认真真的做一次“贝壳”,买齐她的每一张专辑和海报,看每一期有她的节目,奔去不同的城市看她的演出,哪怕是露天的舞台下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也绝不肯打伞不肯离开。可是现在,这一切只不过成了一个过期的计划表,有些错过,有些遗憾,真的再也无法挽回。
看着身边的同学,为了偶像的一张海报,一首新歌,一场演唱会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每每这时,我总在心里涌起深深的羡慕——
贝娜走后,“女神”,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空缺。
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微笑,空灵的嗓音,更有着她骨子里的倔强和率真。2009年,她退出文工团,面对采访,她只是淡淡地说:“在文工团我不自由,不是因为不能出来唱歌挣钱,也不是因为有任务,就是觉得不自由”。在一次次太过政治化的演唱中,她心中还固执地保留着那个最初的自己,她厌恶被压抑被设定地歌唱,厌恶那个始终不能爆发不能真情流露的内心。那个循规蹈矩如精密仪器运转般夺得青歌赛满分的不是她,真正的她是那个在好声音舞台上一次次尽情释放直至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的姑娘。她的选择,是放逐,也是成全;是放逐了歌者的灵魂和胆魄,也是成全了听者的渴望和温暖。
面对病魔的极端恐吓,姚贝娜也从不肯握手言和。一边承受着痛苦的化疗,她坚持着完成《甄嬛传》歌曲的录制。一首婉转低回的《红颜劫》被她演绎得那样恰到好处,刚好可以在她的葬礼上久久萦绕,引人落泪。
“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也不忘给这个残忍的世界以最后的温柔和暖意。她留下的最后一首《鱼》,那么忘情那么坚定那么震撼人心;她最后一次登台彩排后吐血,还笑着说:“我这可真的算是血洒舞台了”;她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一如既往如阳光般的微笑;她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动态,是给朋友和贝壳们的暖心宽慰:“你们就等着我满血复活吧”;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别哭,我没事,爸,你劝劝妈,我挺好的”。甚至当病魔侵蚀了她的身体,器官逐渐衰竭,无法进行器官捐献,她也在最后做出了一个大爱的决定——捐献眼角膜。
在这样一个消费娱乐的时代,太多太多的歌手在疯狂地渲染八卦,抢占头条,凭借选秀节目里的怪异表现制造噱头,发布粗制滥造的网络口水歌,仿佛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博得人们的注目。可是多年之后,可能没有谁记得他们究竟唱过什么歌。时光的冲荡洗涤之下,能够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那样一些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声音,曾经在灵魂深处燃起心火。
我们都在谈论生命的意义,谈论怎样生活怎样行走怎样追寻,又怎样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而姚贝娜,用她33年的短暂生命给予我们这样一种短暂和永恒的诠释:爱过,痛过,笑过,被束缚过也奋力挣脱过,失落过却最终微笑着,成为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为此闪耀和绽放过。
我最最亲爱的贝娜,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愿你在云海之上,依旧自由地闪耀,深情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