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
上图为老外复原的神圣罗马雇佣兵(Landsknechts)的切口装造型
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最著名的装扮是他们的切口装,在世界军事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支部队穿着如此花哨,令人头晕目眩。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的切口装有的切口很长,上衣袖子和裤子可以从上至下切成一条条的形状;有的切口虽小,但密密麻麻地斜排或交错,组成有规律的立体图案。一般说来手套和鞋子上的切口都比较小,帽子上的切口很大,是帽子犹如花朵一样一瓣一瓣地展开真。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更喜欢裤身宽松的步兵裤,这种步兵裤每一裤管上有4个透气孔眼,而在此之前曾有过16-18个孔眼的裤型。裤管内的填充物不再是鬃毛或亚麻碎屑,而是大量丝线。
这种切口装其来源可追溯到瑞士人。当年瑞士兵于南希战场击溃勃艮第军后,冲入“大胆查理”的营帐,勃艮第公爵往往在帐篷里对漫华美精致的各种挂毯、新奇珍贵的彩色纺织品、各式华丽的服装和金银珠宝配饰。久经战乱、贫困不堪的瑞士官兵欣喜若狂、大肆抢夺,甚至把获得的纺织品和服装撕成一块块的碎条,用来填补和充塞自身破烂不堪战服上的孔洞。
最后瑞士官兵就是穿着这样光怪陆离的服装返回家园的。而瑞士民众出于对胜利者的钦佩,开始模仿这些奇怪的服装,把自己的衣服也故意撕出裂缝,再塞进多种颜色的碎布。一时间那周身布满皱褶切口、全身颜色混杂的服装成为欧洲最时髦的装束。这本来是民服,和军服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雇佣兵是特殊性质的武装力量,其基本制度是军人的装备和轻武器全部自筹。在德国雇佣兵组建阶段,入伍的普通农民是没有财力购买铠甲的。他们自愿(在很多时候还是被迫的)扛起武器后就成为士兵,于是民服就成为特殊形式的军服,并发挥军服的诸多功能。本来贵族们对雇佣兵千奇百怪的服装反感强烈,要求以统一制服代替。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以不应妨碍他们表现一下虚荣为由反驳。在1503年的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召开时特意提到,允许雇佣兵在服装上自行其是。切口装就这样成了神圣罗马雇佣兵(Landsknechts)的标志。
后来由于神圣罗马雇佣兵(Landsknechts)已经成为德国,也就是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切口装的防御力不足显然已经严重制约了军队的战斗力,组建神圣罗马雇佣兵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任用了盔甲技师孔拉·佐森霍夫,在哥特式板甲的基础上创建了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经过简化,保留上半身铠甲后广泛装备了神圣罗马雇佣兵(Landsknechts),尤其是作战风险最大的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后期的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的装备就是以半身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为主了。

上图为后期穿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的神圣罗马雇佣兵(Landsknechts),注意看右边那个拿德国重型双手剑(Zweihänder)的都卜勒剑士(Dopplesold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