湑水吧 关注:35贴子:1,330
  • 13回复贴,共1

湑水河边的传说(非原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02 10:20回复
    古代当地村里一女子,每天晚上都会做同样的梦,梦见一个玩童经常闯进她的房间去吃她的奶,由于她心底善良就经常为小孩吃奶,时间一长天天夜里做同样的梦,又不好同丈夫和婆婆开口,于是就去问解梦之人,解梦人告诉她晚上在顽童吃奶的时候,拿一根针别到顽童身上的衣服上,针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红线团,等天亮之后就顺著那根线去寻找,然后把找到之物拿来沌者吃了,就没事了。此女子也就照做了,跟到小河边一看原来那是一根酷似胡罗卜的东西,于是抱回家一家人就住着吃了,吃不完的给自家的鸡狗也吃。吃饭后刷锅碗的泔水泼到了源自里的石磙上。没想到吃了之后,感觉身体越来越轻,渐渐的双脚已脱离地面,慢慢的地就升上天了,而她家裏的那些鸡狗也吃了剩下的,所以也就跟著主人一起往上升。 当她升到半空中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家越来越小,忽然发现自己的母亲到婆家来看自己 ,发现自己的女儿升天了正站在桥上想天上望,于是她就解下腰带想把母亲也拉上天,不料由于太急腰带掉下去了就变成了弯弯曲曲的湑水河,情急之下就将原来的那个红线团扔了下去,没想到挂在树上就变成了红红的桔子,她家的石碾声道半空中就掉下来落在湑水河边变成了庆山。 从此以后,这里漫山遍野长满了红红的桔子,他住过的村子从此被称为“升仙村”,他母亲站在那看她的那座桥被称为“望仙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7-02 10:22
    收起回复
      美丽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的起源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讲《白蛇传》的作者是临近的原公人,当时我不大信,故事里讲的明明发生在杭州,怎么和自己的家乡扯上关系呢。老人们说,《白蛇传》里的许仙是许家庙人氏,断桥就在原公,金山寺就是现在的“新马院”古代的时候是一座寺院,金山就是现在的斗山。 后面想想也不无道理,从家乡的地理环境来看,湑水河由北往南流,到升仙村,由于庆山的阻挡改由向西流去,到新马院由于斗山的阻挡又改为向东流去,两处河流改道都在90度左右,发大水的时候难免会水漫金山。而且斗山故事确实叫金山,山顶有寺庙和书院,新马院古代就是寺院,寺院里有座雷峰塔。在我们这里村子的名字大都是由姓氏命名的,如:杨家滩、杨家营、刘家营、鲁家庄、许家庙等等。许仙是许家庙人还说得过去。令外,许家庙南边的湑惠渠上有座桥叫“素云桥”,据说是一位叫“素云”的妇女出钱捐建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桥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7-02 10:36
      收起回复
        从前庆山附近住着一户农民,姓田,老俩口都50多岁,以卖豆腐为生。因家贫,本钱小,每日只能作二三升黄豆的豆腐。晚上磨豆浆、作豆腐,第二天一早,田老汉挑上豆腐去卖。但因豆腐少,只能盛在小木圈里作为担子一头,另一头还得配上一块石头,才能把担子担平。一天,他在胥水河滩拣到一个二三斤重的碓锤状的石头。说也奇怪,这碓锤般的石头放在担子一头,另一头不论二升豆子的豆腐,还是四升、五升豆子的豆腐挑起来都是一般平。于是这块碓锤石成为田老的宝物,早晚离不开它。


        7楼2015-07-02 17:41
        回复
          有一天,一个道士来化缘,按当时的风俗,和尚、道士化缘,用大酒杯盛一杯米或面,就打发走了。可这个道士却向田老汉讲:“不化米,不化面,只化你家的碓锤”。田老汉不愿给碓锤,道士连来三次,每次都要化碓锤,最后一次田老汉把道士请到屋里坐下,细细的问道士:“你专化我这块石头有啥用,它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你说给我听听,我也许会给你。”道士说:“这个石碓锤非比寻常,庆山有个石门,它是庆山石门的一把钥匙。只要黎明时,拿上这个碓锤对准石门当中,连敲三下,石门就开了。石门内有一个金人,用金马驹在磨金豆豆。只要金人给你一点金麸子什么的,一辈子也用不完,你们也就不用熬更守夜磨豆腐了。说完话,道士就走了。


          8楼2015-07-02 17:41
          回复
            佃老汉觉得奇怪,想试试看。第二天黎明,他拿上碓锤对准石门当、当、当,敲了三下,石门果然开了。进内一瞧,确实有金人金马磨金豆豆,轰轰作响。金人好像窥知田老汉的心事,顺手给了一点金麸子。田老汉高兴极了,也不敢嫌少,走出石洞回家,卖了点金子,盖房买田地,田老汉再不愁吃穿了。
              


            9楼2015-07-02 17:41
            回复
              可是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附近一户姓钱的富户人称钱百万的知道了,跑上门来向田老汉要借碓锤。钱百万有钱有势,一讹二诈,不借又不行,田老被逼不过,只得央求:“借你一次,用完还我”。钱百万佯答:“当然如此”。钱百万拿上碓锤兴冲冲地回家,连夜准备,天刚麻麻亮在家奴簇拥下,带上工具,来到庆山脚下石门处,就拿碓锤哨哨哨敲了三下,石门开了。钱百万进内,金人照样给他一点金麸子。钱百万嫌少,上前卸了磨,拉金马驹出洞。金马头刚出洞,要吃灵芝草,钱百万没有灵芝草,金马驹退缩回洞,钱百万死死拉住缰绳不放被扯进洞中,家奴们也急忙进洞抢金豆豆。可他们刚入洞,石门“砰”地一声关上了,碓锤不见了,钱百万和家奴们活活闷死在洞中。至今路过庆山还可听见轰轰轰的声音。


              10楼2015-07-02 17:42
              回复
                “斗山松,数不清”。过去的斗山树木繁茂,有松、柏等,终年常绿,郁郁葱葱。拾级而登斗山,“远眺层峦,万山呈秀;俯临深碧,淆水回流”(明杨守正语)。到康熙年间“指顾山松,参差高下,或偃或立,皆龙本虬支,古质苍然。命童子数之得合抱者462株。其它树掩映于峻岩险仄者不可胜计”(清王穆语)。就在这风景如画的斗山阴有三石洞。相传洞中有肉芝,即茯苓。从而引出茯苓仙的传说。


                11楼2015-07-02 17:42
                回复
                  据说很早以前的斗山西侧,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母子二人,儿子下地干活,母亲在家做饭、纺织、操劳家务。但山上没有水,母亲每日还要经斗山到山阴淆水河边去挑水。后来给儿子娶了媳妇,母亲的活便由媳妇去作。媳妇每日也下河挑水,但母亲过去挑一担水只需半个时辰,媳妇挑水却要一个时辰。时间一长,引起母亲怀疑和不满,便把这事告知每天下地干活的儿子。儿子责问媳妇,媳妇不得不说出新媳妇难于启齿的话。


                  12楼2015-07-02 17:42
                  回复
                    原来媳妇初挑水,走到斗山阴松林小径中,见一不满周岁、白胖胖的婴儿,身上仅穿件红兜肚,躺在径边草丛中啼哭。媳妇不知谁家把孩子遗弃到这里,怪可怜的。便放下水桶,抱起婴儿。但婴儿在她怀里用小手乱揪她的衣襟,小嘴乱偎她的胸部,似乎要吃奶。媳妇一看四下无人,便解开衣襟,婴儿一下噙住媳妇的奶头,便吮起来。说也奇怪,没生过孩子的新媳妇竟有奶水。婴儿吃饱,呀呀学语的笑起来。媳妇把婴儿轻轻放下,扣好钮扣,回顾婴儿,倏然不见。第二天去挑水,又看见婴儿躺在径边,媳妇仍喂婴儿奶水,刚刚放下,转身又不见婴儿。媳妇逐渐与婴儿有了感情,每天喂奶。心虽纳闷,但也习以为常。


                    13楼2015-07-02 17:43
                    回复
                      丈夫听到妻子的叙述,也觉奇怪,便想个办法,叫媳妇拿根红线,当给婴儿吃奶时,把红线系在婴儿脖子上,看他到底跑到哪里去。第二天,媳妇边喂奶边给婴儿系上红线,喂完奶,刚放下,婴儿又不见了,可留下一根红线头。夫妻俩顺着红线去找,找到线的另一头,线入土,他们就挖,却挖出一个硕大的茯苓,散发出清香味。夫妻俩拿回家把茯苓供奉在神龛里,顿时房屋前后瑞云缭绕,终日不散。媳妇仍像往日那样,每日抱抱茯苓,到第三天,她刚抱起时,瑞云凝聚脚下,把她轻轻托起,冉冉升天,从此留下斗山茯苓仙的传说。


                      14楼2015-07-02 17:43
                      回复
                        在城固县毕家河畔,有座庙宇,人称扁鹊观。
                        传说两干多年前,扁鹊在这里行医,有一年闹瘟疫,很多人被夺去了生命。扁鹊见此情景,心急如焚,不辞劳苦地上山采药,不分昼夜地给老百姓治病。一天,他从太白山采药归来,到天台山脚下,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时,发现一眼山泉里,有条毒蛇在戏水。这时,从山上走下来一个担柴的樵夫,那蛇被樵夫的脚步声一惊,立刻钻进水底藏起来。樵夫这时又渴又饿,一见泉水清清,放下担子便要捧水喝。扁鹊立刻阻止道:“喝不得,喝不得,水里有毒!”樵夫却满不在乎地笑笑说:“不要紧!”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两头大蒜,边吃边捧泉水喝。喝完了对扁鹊说:“蒜能解毒,我这里早有预防哩!”扁鹊一听,好生欢喜。因为他从樵夫的口里悟出一条道理:预防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如若人人都注意防病,生病的人不就少了吗?一喜之下,他把宝葫芦里的草药撒了一地,从此,天台山成了一座采之不尽、挖之不绝的天然药库,一年四季都有人前去采药。
                        文川河两岸的老百姓为了纪念扁鹊,颂扬这位神医的功德,就在扁鹊歇脚的地方,修起了扁鹊观。


                        16楼2015-07-02 17:45
                        回复
                          “铜天马”又名“青铜奔马”、“马踏飞燕”,是我国旅游行业的标志。这个造型是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天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马的造型雄劲矫健,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燕,马头上一撮流线型鬃毛直伸尾部,神势若飞,显示出“天马行空”的雄姿。这匹“铜天马”的铸造模特儿与陕西历史人物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17楼2015-07-02 17:46
                          回复
                            相传,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事毕张骞返回时,乌孙国王特意选了十匹伊犁马,贡奉汉朝。张骞携马返回长安途径甘肃武威时,突遇沙漠风暴,一匹骏马被沙暴卷走,跌落在一处村庄里。人们突然发现这匹神骏无比、奔腾若飞的天外来客,认为是传说中“嘶青云,腾昆仑”的神马。于是精心饲养,细心培育。后来“天马”与当地马交配育出一群健壮非凡的“天马”后代来。20年后,“天马”归天之际,人们非常留恋,便请来能工巧匠以“天马”为模特儿,铸造出这具“铜天马”来,奉为圣物,世代相传。


                            18楼2015-07-02 1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