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
江润琪
(一)
在一个无月的夜晚,推开窗户,从20层,俯瞰这个城市。
楼房林立,公路旁有彻夜的孤独的橙色路灯。星星点点的灯光像一条柔软的丝巾将城市装扮。
我的心里突然被一种莫名的怜惜感充满。北京。北京。我轻轻念着它的名字,僵硬、坚定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最初的你不是这样的。
那是我不曾亲眼看见也再也无法看见的你。青砖碧瓦是你朴实美丽的衣裳,朱红木窗是你妩媚多情的眼。到处被一种典雅的气息包围。若要我用一种颜色来描述你,那么我定会选择最传统的中国蓝。深邃,沉静,高贵。一个古老的童话,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悄然绽放。
而现在的你呢,也许可以用任何一种颜色去形容:火热的中国红,酸涩的柠檬黄,活力的翠绿,忧郁的藏蓝,或者,妩媚的紫罗兰。
每天、每时、每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人,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匆匆忙忙的上班、上学一族,醉倒在街边的男子,趴在地上逗虫子的孩子,在阳光下眯着眼晒太阳的老人,手牵手的恋人,以及,为了追求理想打拼的年轻人。
每天,有人来到这里,有人,离开这里。这里有憧憬、希望,有残酷、孤独。
有的时候觉得每天的城市都像是一格偌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和观众,恣情演绎的同时饶有兴趣地看着别人的故事。
唯一始终“旁观者清的”,是这个城市。在它成为城市以后,经历了升沉荣辱后,便选择了沉默,以无言的胸怀容纳世界——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这就是城市。北京,从你成为城市以后,这里便没有童话。同样地,也没有悲剧。
城市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
(二)
一直以来,每当有人问我爱好时,我总会淡淡地说读书。而我也知道,读书这两个字的含义太广了,是最普遍,最没有创意的一个回答。
可我真的喜欢读书。它是最最忠实的朋友。我爱它的沉默,爱它的善解人意。我读的书范围很广,也可以说很窄。说它很广是因为从童话到诗歌、从散文到纪实文学、从小说到占星学、从社科哲学到心理学史都是我所喜欢的,也因此有了很多喜欢的作家。而说它窄是因为你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是很少的,譬如我实在看不下去像科普、说明、历史、军事类的文章。以致于造成自己在某些方面见识很浅。
肉体是悲惨的。马拉美如是说。
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看了太多给人以深刻思考或是极其精辟的书籍后,就一个想法:我完了。我从心底不想回到现实世界中。多希望撕扯掉碍事的皮囊让轻盈的灵魂——真正的“我”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流浪,永远不要回来。于是我甚至开始想也许真正的存在的“我”应是看不见的,现在的我只是借用了一幅躯壳,以便让人们知道在这个外壳里面有一个真正的魂灵。
所以当读到史铁生说其实“史铁生”只是相当于他使用的一台电脑时,便忍不住笑了。原来真的有人和我一样有这种真切而荒谬的想法。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肉体和灵魂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因为正是如此,所以会有书籍、音乐、电影等等,借那些渴望更高更远天空的人们一双翅膀,助他们的灵魂遨游世界。
你向往那没有边际的辽阔天空吗?让我告诉你,只要心在远方,你便是自由的了。
就是这样简单了。
(三)
如果让我为我的青春命名。我想,我会用执着。
执着是我最大的特点,仿佛与生俱来。
有一个词,在我漫长而短暂的生命中,同样始终存在。
它叫做梦想。
你认为梦想是什么呢?是可望不可及的彼岸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还是,像他们告诉我的,是那个你最想要到达,却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
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只是觉得,在通往梦想的诸多道路中,我已走上一条最最遥远的道路。
不是没有过沮丧,甚至与绝望,都是有过的。这两年我究竟独自承受了多少,连自己也记不得了。困难一个接一个,各个方面。其实我不在乎,真的。可是,我唯一,也是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就是我总是离我想要的生活那么远,那么远。
我的要求那么低。我想要的只是一片干净的世界,温柔如云的青春。我总是告诉自己:你可以的!也会因为这样充满信心地度过每一个艳阳天。可是上帝不仅没有让我的愿望实现,反而带给我那么多刻骨铭心的考验。
所有的坎坷是对我信心的嘲笑吗?不,当然不是。上帝给了我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我注定会因为把它看得太深而受尽精神上的磨砺。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这是代价,也是宿命。我也终于相信,只有那条最最遥远的路,才是最可靠的一条路。虽然,竟没有人能说清,它到底有多么远。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听到他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我在刹那间语塞,却倏地泪流满面。
江润琪
(一)
在一个无月的夜晚,推开窗户,从20层,俯瞰这个城市。
楼房林立,公路旁有彻夜的孤独的橙色路灯。星星点点的灯光像一条柔软的丝巾将城市装扮。
我的心里突然被一种莫名的怜惜感充满。北京。北京。我轻轻念着它的名字,僵硬、坚定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最初的你不是这样的。
那是我不曾亲眼看见也再也无法看见的你。青砖碧瓦是你朴实美丽的衣裳,朱红木窗是你妩媚多情的眼。到处被一种典雅的气息包围。若要我用一种颜色来描述你,那么我定会选择最传统的中国蓝。深邃,沉静,高贵。一个古老的童话,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悄然绽放。
而现在的你呢,也许可以用任何一种颜色去形容:火热的中国红,酸涩的柠檬黄,活力的翠绿,忧郁的藏蓝,或者,妩媚的紫罗兰。
每天、每时、每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人,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匆匆忙忙的上班、上学一族,醉倒在街边的男子,趴在地上逗虫子的孩子,在阳光下眯着眼晒太阳的老人,手牵手的恋人,以及,为了追求理想打拼的年轻人。
每天,有人来到这里,有人,离开这里。这里有憧憬、希望,有残酷、孤独。
有的时候觉得每天的城市都像是一格偌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和观众,恣情演绎的同时饶有兴趣地看着别人的故事。
唯一始终“旁观者清的”,是这个城市。在它成为城市以后,经历了升沉荣辱后,便选择了沉默,以无言的胸怀容纳世界——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这就是城市。北京,从你成为城市以后,这里便没有童话。同样地,也没有悲剧。
城市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
(二)
一直以来,每当有人问我爱好时,我总会淡淡地说读书。而我也知道,读书这两个字的含义太广了,是最普遍,最没有创意的一个回答。
可我真的喜欢读书。它是最最忠实的朋友。我爱它的沉默,爱它的善解人意。我读的书范围很广,也可以说很窄。说它很广是因为从童话到诗歌、从散文到纪实文学、从小说到占星学、从社科哲学到心理学史都是我所喜欢的,也因此有了很多喜欢的作家。而说它窄是因为你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是很少的,譬如我实在看不下去像科普、说明、历史、军事类的文章。以致于造成自己在某些方面见识很浅。
肉体是悲惨的。马拉美如是说。
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看了太多给人以深刻思考或是极其精辟的书籍后,就一个想法:我完了。我从心底不想回到现实世界中。多希望撕扯掉碍事的皮囊让轻盈的灵魂——真正的“我”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流浪,永远不要回来。于是我甚至开始想也许真正的存在的“我”应是看不见的,现在的我只是借用了一幅躯壳,以便让人们知道在这个外壳里面有一个真正的魂灵。
所以当读到史铁生说其实“史铁生”只是相当于他使用的一台电脑时,便忍不住笑了。原来真的有人和我一样有这种真切而荒谬的想法。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肉体和灵魂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因为正是如此,所以会有书籍、音乐、电影等等,借那些渴望更高更远天空的人们一双翅膀,助他们的灵魂遨游世界。
你向往那没有边际的辽阔天空吗?让我告诉你,只要心在远方,你便是自由的了。
就是这样简单了。
(三)
如果让我为我的青春命名。我想,我会用执着。
执着是我最大的特点,仿佛与生俱来。
有一个词,在我漫长而短暂的生命中,同样始终存在。
它叫做梦想。
你认为梦想是什么呢?是可望不可及的彼岸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还是,像他们告诉我的,是那个你最想要到达,却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
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只是觉得,在通往梦想的诸多道路中,我已走上一条最最遥远的道路。
不是没有过沮丧,甚至与绝望,都是有过的。这两年我究竟独自承受了多少,连自己也记不得了。困难一个接一个,各个方面。其实我不在乎,真的。可是,我唯一,也是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就是我总是离我想要的生活那么远,那么远。
我的要求那么低。我想要的只是一片干净的世界,温柔如云的青春。我总是告诉自己:你可以的!也会因为这样充满信心地度过每一个艳阳天。可是上帝不仅没有让我的愿望实现,反而带给我那么多刻骨铭心的考验。
所有的坎坷是对我信心的嘲笑吗?不,当然不是。上帝给了我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我注定会因为把它看得太深而受尽精神上的磨砺。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这是代价,也是宿命。我也终于相信,只有那条最最遥远的路,才是最可靠的一条路。虽然,竟没有人能说清,它到底有多么远。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听到他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我在刹那间语塞,却倏地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