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这些年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是不少的,各校差异不会太大,这个条件我们不予讨论。作为家长我认为非名校→名校主要取决于下面3个条件:
1. 生源质量
华附牛吧,每年93%的重本率,但如给华附塞一堆中考成绩500多分的学生,三年他的重本率照样跌到个位数;44中类的学校若塞一堆中考成绩700多分的学生,三年他的重本率照样升到50%以上;这方面很明显的就是47中,90年代学校还很一般,随着天河区人口大量增加,老三区的招生政策划地为笼,大量天河优秀学生不得已去了47中,几年后区政府见到成效加大投入,十年时间47中发展起来,重本率傲视一众老牌名校。
2.再加工能力
若生源不占优就只能在教学及师生互动上下功夫。把一个入学500分的学生提升到600多分水平不会很难,前提是学生愿意读书有上进心,但把600多分学生提升到700分水平乃至更高就比较难,因为考到600多 分的学生普遍还是愿意读书的,但个人天赋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差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里就需要教与学的互动,好的老师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好的老师除应有扎实的专业课知识外,还应该能根据学生特点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好的老师总能在授业解惑上为学生提供巨大支持,甚至能在人生之“道'成为学生指南针。
3.好校风
好的校风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学校管理层,有正确的育人观、用人观、好的利益及荣誉分配体制,事事以师生最大利益为导向,尊重老师,爱惜人才,给有能力有才华愿做事的老师充分上升空间及利益分配倾斜。(二).对于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帮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誉观,培养校园竞争意识,课业好受尊重,生活上攀比被鄙视。严抓考试风纪。对于校内、校外一些那帮结伙的针对学生的暴力行径、偷盗要零容忍,该报警的报警,涉及本校学生的该开除要果断开除。
我个人认为以上3条做好2条坚持个3年就有可能成为好学校,出成绩;坚持十年有了沉淀,进入正循环名校可期。
1. 生源质量
华附牛吧,每年93%的重本率,但如给华附塞一堆中考成绩500多分的学生,三年他的重本率照样跌到个位数;44中类的学校若塞一堆中考成绩700多分的学生,三年他的重本率照样升到50%以上;这方面很明显的就是47中,90年代学校还很一般,随着天河区人口大量增加,老三区的招生政策划地为笼,大量天河优秀学生不得已去了47中,几年后区政府见到成效加大投入,十年时间47中发展起来,重本率傲视一众老牌名校。
2.再加工能力
若生源不占优就只能在教学及师生互动上下功夫。把一个入学500分的学生提升到600多分水平不会很难,前提是学生愿意读书有上进心,但把600多分学生提升到700分水平乃至更高就比较难,因为考到600多 分的学生普遍还是愿意读书的,但个人天赋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差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里就需要教与学的互动,好的老师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好的老师除应有扎实的专业课知识外,还应该能根据学生特点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好的老师总能在授业解惑上为学生提供巨大支持,甚至能在人生之“道'成为学生指南针。
3.好校风
好的校风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学校管理层,有正确的育人观、用人观、好的利益及荣誉分配体制,事事以师生最大利益为导向,尊重老师,爱惜人才,给有能力有才华愿做事的老师充分上升空间及利益分配倾斜。(二).对于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帮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誉观,培养校园竞争意识,课业好受尊重,生活上攀比被鄙视。严抓考试风纪。对于校内、校外一些那帮结伙的针对学生的暴力行径、偷盗要零容忍,该报警的报警,涉及本校学生的该开除要果断开除。
我个人认为以上3条做好2条坚持个3年就有可能成为好学校,出成绩;坚持十年有了沉淀,进入正循环名校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