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梵文 Samgha,详称僧伽,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意为众、大众、团契。僧伽是一群依佛法的出家人所组织的一个宗教团体。中国人称‘僧’,是由僧伽简称而 来。有的出家谦称自己为‘小僧’、‘贫僧’,实欠妥当,因为一个人不能成为僧伽(至少应有四人)。再者,称僧伽为‘小’,为‘贫’,也是不对的。佛教界惯 用‘高僧’,不用‘名僧’,据说‘名僧’两字的意义多指坏的方面。
僧道:僧侣和道士
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
僧侣:和尚,也借称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等的修道者
在修道院一直呆到二十二岁,他也成了一个僧侣——《火刑》
僧尼:统称和尚和尼姑
僧人:和尚,出家人
僧俗:僧尼和没有出家的一般人
僧徒:僧侣、和尚的通称
僧院:佛教寺庙、寺院的总称
僧众:众多僧人
“和 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 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 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 Upadhyaya),「和□」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 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 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 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僧道:僧侣和道士
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
僧侣:和尚,也借称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等的修道者
在修道院一直呆到二十二岁,他也成了一个僧侣——《火刑》
僧尼:统称和尚和尼姑
僧人:和尚,出家人
僧俗:僧尼和没有出家的一般人
僧徒:僧侣、和尚的通称
僧院:佛教寺庙、寺院的总称
僧众:众多僧人
“和 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 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 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 Upadhyaya),「和□」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 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 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 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