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海带吧 关注:7贴子:1,852
  • 6回复贴,共1

【花痴】袁朗,袁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恩恩,最近看士兵了,好吧,我就是对坏男人没辙


IP属地:浙江1楼2008-05-26 20:59回复
    (转载):
      
      我承认,这是整部剧中最让我HC的一个角色。
      
      虽然我始终认为他好像并不属于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英俊,因为这个演员长了一张很可爱的娃娃脸,呵呵。但要命的是这个人身上总是透着一股意气风发的邪气和轻狂,虽然气人但也实在很迷人。
        
          他是整部剧中唯一一个从头得意到尾的主角,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是绝对的统治者。他的出场颇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惊艳一枪”,神秘得神龙见首不见尾,然后以一流的技术一枪解决了尚在自以为是的成才,接着便和许三多狭路相逢。在这场两人的正面交锋中,他本来也应是绝对的胜者,可他却选择手下留情,放了许三多一马。
        
          他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个而折戟沉沙吧。所以在被俘虏后才会有点自我解嘲地笑着说:“我有点冤啊。”是的,他的确很冤,可我却知道,他一定并没有后悔那时在峭壁上没有把许三多一脚踹下去。相反的,他却从一开始就对许三多有着不同寻常的欣赏和兴趣,堪称整部剧中许三多最大的“伯乐”,让人不得不感叹他作为一名优秀军官的眼光和睿智。
        
          后来,A大队的选拔开始了,他戴着墨镜、一身匪气地重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飞扬跋扈得仿佛不是同一个人。可事实还远不止如此,A大队的特训更是让人彻底崩溃。他开着宽敞的大汽车、舒服地听着音乐,懒懒地喝着茶水然后像训狗一样地不断用五花八门的项目折磨着那些从各个部队千辛万苦选拔过来的军中精英。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用各种各样嚣张和不屑的语言刺激着这些“兵王”们最后的骄傲和尊严。
        
          三多这样的傻孩子自然是迷惘了:之前那个和蔼可亲地找他谈心的首长哪里去了?于是他煞是认真地劝导着袁朗:“你不要这样对他们,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告诉他们,梦想在等着他们,生活是有意义的……”然后甚是欢快地露出上下两排大白牙,以一种无比纯洁的眼神仰望着袁朗,花儿都在他头顶上开了。袁朗却只是静静地盯着他,直盯到他全身发毛,然后斩钉截铁来一句:“扣十分!理由:过于天真!!”真是让人笑喷。
        
          可是镜头一转,他却又像个孩子一样在草地上爬动着,然后贼兮兮地蹭到三多眼前:“许三多,你玩不玩牌?”;他还会无比煽情感性地对大家说着 “长相守长相守”;他也会情深款款地谈起自己那个彪悍的老婆,唇角眉梢都是笑意;他又在三多提出向他借钱时,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
        
          这个人,面目是多样的,魅力是无敌的。深陷敌营却还可以有谈笑风生的气度和威风,日理万机也还能有体察下属的从容和胸襟。枪法精细,辩才超群,精于权谋,一肚子机锋。运筹帷幄依然可以宠辱不惊,一身匪气却又风度翩翩。
        
          相信纵是骑马倚斜桥,也定是满楼红袖招。


    IP属地:浙江2楼2008-05-26 20:59
    回复
      我这时猛然惊醒,原来他以前那些都是假的,那么,这张脸是不是也是假的?坐在车上看受训人员跑步,他讽刺的招呼着精英同志们跟上跟上,下车等齐桓硬梆梆的骂完,他晃晃悠悠的踱步,阳光下抬起头,眼眸微眯,隐藏在帽沿的阴影里看不清神色,他一张嘴,我就知晓不会是好话,果然,跨立姿势不好,全体扣一分。他说“有这么跨立的吗?”的时候,语气里几乎挤满了最底层的瞧不起,那是一种绝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他曾经在和702团的对战中,千军万马独身闯,若论起真本事,绝无二人能有资本比他更高高在上。
        
        他挑衅着大队人员,熄灯四小时吹号集合,原因可笑的他自己都笑了:天气好,所以要去迎接太阳,方式是五十公里急行军。学员不满,27发问为什么不提前通知,他向前一伏身,讥笑道:给你雇个奶妈吧;吴哲的提问更是让他抓到了把柄,硕士学位先被他拿来嘲笑,扣分之余不忘说他娘娘腔;最戏剧性的总是许三多,而扣他十分的话语出口时,袁朗脸上几乎真的呈现了一种恶意,他那些脸部坚毅线条开始变化成一个个嚣张放肆的妖精,过于天真那句话仿佛是一字一字崩出来的,让人绝望的无望。
        
        表面的恣意妄为,本质定然远不于此。
        
        他说严将严兵,做得鬼中鬼,方为人上人。他前一句解释扣分原因的时候有戏谑有不羁有玩笑有讥讽,可每次扣分那几个字出来,却全是狠辣的绝情。我简直怀疑自己看走了眼,莫非以往那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都是另一个姓袁名朗的人?这个中队长带兵方针不异于魔鬼二字,难怪吴哲恨恨的说他:这个烂人。
        
        不过,精彩的时刻来自于27号的反抗。当实弹射击结束,袁朗听罢那可怜兮兮的成绩时,他又一次笑的无比欠打,几乎是狂傲没顶的样子,大声的讽刺着那9个打靶的人,他霸道的喊着这个靶场从没出过这么差的成绩,“从来没有”几个字更是响彻场地,声震入骨,27号终于按捺不住反驳,袁朗先是平静的静默,眼睛直盯住不远处的人,里面冰冷的几乎接近零下。待到27叫嚣着要他来打靶时,终于嘴角微动,他给了他两次机会,依然冷静的听27号夸张的指责,虽然他也气的额上青筋突起。
        
        惹恼一头狮子的后果,谁都很清楚。
        
        袁朗身上的气势已经不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形容的了,他冷冷等着27号拆解枪支,仍是稍微仰头,但看都不看他一眼,强势的让人生寒的意味缓缓泛起,他淡淡的说不想占便宜,仿佛已是光年万里之遥,靶场顷刻间鸦雀无声,时间和空间都交错了不知所措,他背过身,如同是神之一手般几下便装好了枪,再次回身,二十五声枪响清脆的响荡在整个靶场,动作宛如行云流水,一点一滴的拖沓也无。我搜索大脑中的词汇,发觉根本形容不来,若这是武侠剧,他是个剑客,我倒也可叹一句。
        
        一剑霜寒十四州。
        
        换在他身上便单改个剑字,一枪霜冷,场上无人再敢问。二十五发全部命中,他射击的样子几乎如神。
        
        袁朗,震慑了全场的人。在27号离队后,我第一次看到他疲惫的脸庞,铁路问他为什么要27号必须走的时候。我轻轻感叹,原来,你还是装出来的,那幅凶神恶煞的样子,原来,我们还不曾看过你的真实。
        
        于是后来他洋洋洒洒的对仅剩九人说出那段天下太平的话时,我又一次折服,这是一个现代军人领导者,他技术出众,也不乏深度,讲话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在后来的审核中无论是对吴哲的质问还是对成才的迷惑不满都表现的张弛有度,他说话深入浅出,吴哲言辞甚激的控诉他践踏了别人的理想,袁朗的眼神清澈而明晰,身上有丝许的疲惫感,依旧镇定如昔,问话时嘴角轻牵起一点微笑的痕迹,铁路和吴哲对话间隙他低下头思索,眼底有满意的意思流动,随后开始发问的他没有笑,可我就是看出了他的笑意,那么的明朗而清白的笑意浮现在他脸上,他问吴哲昨日谁最出色以及原因,吴哲答的痛快可立即发现自己掉进袁朗的埋伏圈,果然袁大队长不急不徐收口拉网,辨的吴哲无话可说。高手过招只在瞬息之间,吴哲自认辨不过袁朗,这位队长实在了得,他说要给吴哲的一步之遥加点沉重的东西,惜才,这是他作为一名领导者最大的特点,所以才会给吴哲办公室钥匙,给他权力搜查违规物品,所以才会对成才的表现失望透顶,让他离开,所以才会对许三多小心栽培,让他从身体到心理全部成长。
        
        袁朗为人,如同宣纸上走笔,半点停顿没有,龙飞凤舞意自高,他是骄傲的将才,只是平日里表象太多,遮掩了他的细心与周到。这样一个人,张扬霸道,嚣张肆意,除了古时书法大家的豪放挥洒一书,还有什么能够形容的来?他是骨子里的傲然如雪,城府似海,他凌厉惯常,目光犀利似金,看人精准,惜才爱才。他在战场上是出鞘剑,杀气荡来,便是月色也阴晕了透骨寒。
        
        我可以忘记他一切的嬉笑玩笑,却忘不掉他说过的三个字:常相守。能够对部下说出这样将心比心的话,他绝不是一个只会张狂表象的人。我记得清楚,他在草地上坐着说特种部队没什么特殊,如同面对家人亲属,脸上第一次露出真诚的颜色,背后是青翠一片的绿,却被他比下半分,他声线低沉魅惑,暗含一层沙哑,曾经特训期间惯有的挑高句尾音调张狂这时一丝也无,郑重凌然的说: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敢于许诺一生的男人,是真性情的人。
        
        于是看到这里,我彻底缴枪投降,宣布爱上袁朗,他一语就可言一生,一个铁骨铮铮的人道出这般深情的话语,何来女子不动情?可惜,思君令人老。
        
        有人说袁朗是完美的,甚至写了无数美好的形容词,我却不这么觉得。他不完美,光凭长相就半点不沾寻常意义上的英俊,何来完美?他活的太累,真实的疲惫只在背后流露,算计人心本就不是易事,何况他还处处给人设难考验,付出太多。他的疲惫感都是淡淡的不清晰,可那都是渗进血液的累和酸楚,除了他自己,有谁知道那些有多难?只是,必须硬挺着继续,当他对新入A大队的成员保证自己会让他们过的每一天都不一样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如藏了宝藏的孩子,天真而爽朗,自信而诚挚,这样的笑容,能有几个人还记得他的苦楚?
        
        纵观全剧,想起许三多我是佩服的,想起史今我是叹息的,想起六一我是感伤的,只是想起他来,难以说出感情,纷繁复杂,一如他这个人。
        
        对他,我不能问君有几多愁。
        一期一会,零七年末零八年初的相识,却似一语一生的郑重。


      IP属地:浙江5楼2008-05-26 21:15
      回复
        袁朗为人,如同宣纸上走笔,半点停顿没有,龙飞凤舞意自高,他是骄傲的将才,只是平日里表象太多,遮掩了他的细心与周到。这样一个人,张扬霸道,嚣张肆意,除了古时书法大家的豪放挥洒一书,还有什么能够形容的来?他是骨子里的傲然如雪,城府似海,他凌厉惯常,目光犀利似金,看人精准,惜才爱才。他在战场上是出鞘剑,杀气荡来,便是月色也阴晕了透骨寒。


        IP属地:浙江6楼2008-05-26 21:16
        回复
          袁朗你这个深深刻入我心脏的家伙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00:10161&messageid=268465袁朗就像金庸笔下的黄药师,一身邪气,却又不失儒雅;有点自狂傲慢,却又能礼贤下士;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他的出手经常给人惊鸿一瞥的感觉,一副超然于世绝顶高手的样子。 

          他第一次出场时,一身绿布蓑衣,穿的像从灌木,出现在成才的瞄准镜里,在扣动扳机电光石火的一瞬间猛然转身,一发子弹就结束了成才演习的命运,也摧挎了成才当狙击手的信心。 

          淡然冷笑一声,有些轻蔑地看了那冒着白烟的地方一眼,回头向着下一个狙击位置跑去。成才对他来说,只是杀敌记录上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已。 

          然而他摊上的是许三多,因为战友牺牲而被激怒了的许三多。 

          袁朗是《士兵突击》里为数不多一开始就被三多整的人,也是为数不多一开始就欣赏三多的人。两个人一见面,二话不说,噼噼啪啪就撕打开来。袁朗本有数次机会干掉三多,但是都被三多躲了过去,无法直接解决战斗,只好跑路躲开,却在半三腰被三多死死扣住。 

          发现用大头皮鞋都解决不了问题后,袁朗不禁仰天苦笑,向那个被他踩得手指血肉模糊的兵问道:“值得吗?” 

          袁朗身上仿佛有股魔力,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成为核心。在演习结束后,随七连返回时,在装甲车里,明明是俘虏,却表现得像个主人,不停地在说话。 

          只是一个照面,他已经开始喜欢三多这个兵了,在车里还特意问了他的姓名,还问了他的动机。在那一刻起,这个土里土气的脸孔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一定要把他弄进老A!他身上有着老A,仍至整个中国军队都需要的精神。 

          袁朗再出场时隔了很久,当他出现在原七连的营房里时,我几乎没能认出那个一身正军装,帅得掉渣的青年中校就是当初那个冷静的丛林杀手。 

          (这里顺便八卦一下,出于对这个角色的喜爱,我特意去找了演袁朗的演员——段亦宏在另一部戏中的剧照,结果,有种神经错乱的感觉,那个角色也真是掉渣——土得掉渣) 

          “你愿意来老A吗?” 

          像个圣者一样,问着迷茫却又平静的三多,引导着他向兵的天堂进发。 

          袁朗离开七连时却是一脸的坏笑,“我才三十岁,我还没玩够呢!”轻挑的眉毛中写满得意和顽皮,笑得像个刚刚做了件坏事却没人发现的孩子。他知道,这个木木的,傻傻的三多,肯定已经被他打动,会向他走近了 

          然后,圣人,或者说顽童的光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得志小人的样子。 

          戴了幅能遮住半幅脸的眼镜,斜叼着烟,嚣张地对着那几十个来参加老A选拔的士兵们吼着“我只要三个人。”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去潇洒地抽烟,随手就打发了来采访的几个记者,悠哉游哉地跑到一边去烤全羊,全然不顾高城的不屑,只是慢斯条理地说,这代表我的歉意。 

          这个时候,他是傲慢的。 

          最后冲刺时,看着那个几个东倒西歪的士兵,他没有任何动作上的表示,然而,透过那对黑色墨镜,通过那对微张的嘴唇,我们分明看到我们的袁中队的内心也在波涛汹涌。 

          这个时候,他是温情的。 

          终于,他要来带走三多和成才时,他捋起袖子,让他们看那个据说是M16弹穿透而成的伤口,轻描淡写却娓娓动听地说着自己的战斗故事,用最平淡的语言去说着一件最有诱惑力的事,就像一个最高明的商人。 

          这个时候,他是神秘和狡黠的。 

          最后换上的却是一幅撒旦的面孔,从进入A大队开始,那个帅哥身上存后的一丝“人道”几乎消失殆尽,出现在42个选拨队员,或者说42个“南瓜”面前的是一个无礼自大,尖酸刻薄的魔鬼的形象。 

          许三多很是不适应这种转变,紧急集合时,他带着笑,和袁队商量,试图让他改变一下训练方式,让学员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他袁朗不是这样无情的人,要用人道的训练方式来代替现在的不人道。 

          结果…… 

          被扣十分,理由——过于天真。 

          看着三多那张委屈到几乎到能拧出水来的脸,我没心没肺地笑倒了。


          IP属地:浙江7楼2008-05-27 11:34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256769918


            IP属地:浙江8楼2008-05-27 11:36
            回复
              “年少轻狂 幸福时光”——关于士兵突击

              前提
                 这不是一部第一眼就能让你盯上的电视剧,却是一部让全国人民都很疯狂的电视剧。我长期对他不以为意,却顶不住各方面朋友的强烈推荐和各阶层媒体的狂轰滥炸,然和看他,然后笑疯,又为之泪流满面。
                关于励志
                看到标题或是一点点介绍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励志题材的剧集:一个开始木讷又懦弱的青年如何用自己的善良坚毅和执着,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战胜自己最终成为优秀的人,并且用人格力量又帮助别人走出困难……这样的剧情设置很陈旧、是励志剧的一般套路。但是在这样的常规套路下,编剧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多层次的“励志”:需要战胜自我的,不仅仅是像许三多那样的由于环境造成的“后进”者,还有像成才那样的被自己和他人认为是优秀的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故事中,一群热血男儿分分合合起起落落,最后在灵魂上找到了最佳的位置。好比那次轮锤之于许三多,那次谈话之于成才,“励志,”它的精髓不在于汗水口号而在于那一道人生的“坎”。
                
                关于草原五班
                这是一个全剧关键性的地点,一开始的荒凉绝望之地到了后期成为了一块精神圣地。这样一种设定充满了中国式的哲学心理:一块荒凉宁静与世隔绝但不失雄壮美丽的清苦之地正适合做为沉淀心灵、提高精神境界的修炼之所。许三多和成才都是经过了这里的磨练才成为了真正的士兵,甚至是半个哲人。特别是成才,他的眼神和笑容表现出他的气质变得如此的与世无争,淡定从容又不失希望,让人颇为震撼。如火夕阳下五班的岗哨,五人一排庄严的军姿军礼,成为《士兵突击》标志性的画面——刚七连塑造了士兵的骨、红五班铸就了士兵的魂。
                关于情与义
                我们看来,自古“情义”并提,实际上是有别的:情乃情感、义乃义务。士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义”似乎更为重要,但是在本剧中,在“情和义”的矛盾中,作者毅然将“情”推向了更为崇高和优先的位置上,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特色。许三多与史今、许三多与成才、史今与伍六一、高城与史今、大家对七连、老A众人、无不一个“情”字当头,其信仰之坚定,九头牛也拉不回。我想如果是日本人拍同样题材的电视,在很多相同矛盾的处理上会背道而驰,因为他们更加推崇“义务”,“士兵的义务”更是令他们热血沸腾,但是作为中国的军旅片,“士兵的情感”更加让人心驰神往——人心如此宝贵,发于情,达于义,弥足珍贵。
                
                关于希望和绝望
                 “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钢七连给每一个成员永恒的希望。“成为恶的善人”老A又企图磨灭这样的希望。老A集训时我可能和许多观众心里都会不适应,我也在思考,到底应不应该抹去士兵的信仰和希望?其实,钢七连没错、老A也没错——人不可以没有信仰和希望,但也不能依赖它,一个强者必须能够面对绝望的挑战 ——是钢七连给了许三多在老A立足的资本,而老A无疑又将许三多送上了新的高度——绝望可以孕育希望,希望也能战胜绝望。
                
                关于死亡与离别
                在即将前往老A训练营时,成才兴奋地和许三多谈论袁朗,他七分好奇两分神秘一分激动地说:“听说……他杀过人……”三多大哥斩钉截铁地答道:“不可能!” 两个士兵的这段对话让我莞尔:作为士兵,他们已经本能地将杀人当作了离他们很遥远并且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的士兵词典中已无“杀人”二字,殊不知士兵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刻杀人,他们的训练和奋斗都是为杀人在做准备,然而许三多第一次杀了一个人后就灵魂出窍一个月,并且开始怀疑当兵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和平年代啊。
                死亡的悲壮在于离别的痛苦和选择的分量,这是所有军旅题材的作品无法绕开的题材。然和《士兵突击》并未强调战争的未雨绸缪,在这里,社会、军营和战场完全隔绝,士兵们不用面对战争的警备和战友死去的危险,但是,他依然表现出了那种战争带来的悲壮,也许,那一种精神力量本不必和血腥杀戮和无情死亡联系在一起。
              


              IP属地:浙江14楼2008-06-07 1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