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部宋代陈氏三状元读书处“漱玉喦”相隔500米,具有历史研究价值7月8日,南部县三陈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在该县大桥镇元宝山半山腰,发现3个紧邻的神秘石窟。该处石窟与南部宋代陈氏三状元读书处“漱玉喦(读音yán,同“岩”)”相隔约500米,内刻有50厘米见方的正楷字,另有数处题款,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日前,记者赶往该处进行采访了解。记者看到,新发现的3个石窟位于一片竹林内,洞口一字排开,几乎都被泥土掩埋住,仅剩狭窄缝隙可供人爬入。
每个石窟面积约30平方米,石窟内光线昏暗。中间的石窟稍大,窟内有一根作支撑的圆形石柱,地上有七个排成一排的半圆形石坑,不知何用;壁上横刻着了3个约50厘米见方的正楷字,经辨认为“韫玉喦”;岩壁上还留有几处题款,但因风化严重,一时难以辨认。
据南部县三陈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韫玉喦”与远近闻名的南部宋代陈氏三状元读书处“漱玉喦”相隔仅500米左右。“漱玉喦”为天然石洞,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前往该处瞻仰先贤胜迹。“‘韫玉喦’为人工开凿,两者相隔如此之近,究竟有什么联系,尚不得而知。”该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韫玉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现场勘测并查阅文献资料,力争早日还原“韫玉喦”本来面目。(7月15日《南充日报》6版)
日前,记者赶往该处进行采访了解。记者看到,新发现的3个石窟位于一片竹林内,洞口一字排开,几乎都被泥土掩埋住,仅剩狭窄缝隙可供人爬入。
每个石窟面积约30平方米,石窟内光线昏暗。中间的石窟稍大,窟内有一根作支撑的圆形石柱,地上有七个排成一排的半圆形石坑,不知何用;壁上横刻着了3个约50厘米见方的正楷字,经辨认为“韫玉喦”;岩壁上还留有几处题款,但因风化严重,一时难以辨认。
据南部县三陈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韫玉喦”与远近闻名的南部宋代陈氏三状元读书处“漱玉喦”相隔仅500米左右。“漱玉喦”为天然石洞,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前往该处瞻仰先贤胜迹。“‘韫玉喦’为人工开凿,两者相隔如此之近,究竟有什么联系,尚不得而知。”该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韫玉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现场勘测并查阅文献资料,力争早日还原“韫玉喦”本来面目。(7月15日《南充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