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幽幽吧 关注:7贴子:1,150
  • 4回复贴,共1

抗震救灾诗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388770087


1楼2008-05-26 22:43回复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zhaomuqunzhu 


    作者:无名氏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不爱读的课本 

    也没有成长的烦忧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2楼2008-05-27 19: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诗歌陷入低谷的时间,《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却能流行起来,几乎每个人看后都会哭起来,有的人甚至发誓说要找出作者‘跟揍一顿’,因为这首诗让他在公共场合嚎啕大哭,‘损害’了他的形象。这首在汶川大地震后在人群中广为流传,也在很多电视台赈灾节目中被多次朗诵,不知道令多少人泪流满面,有的人在读了这首诗后做出了再次捐款的决定,这首诗被人们认为是‘最昂贵的文字’,但是,在这首诗问世10天时间里,关于作者的猜测层出不穷,不少人都自称是这首诗的作者,但谁才是真正的作者呢?最早贴在百度的这个帖子找不到了,诗歌作者迷雾重重。 

      经过反复比对,最终认定作者是山东日照一个24岁小伙子,最初版本是写给绝症女友的,当看到地震现场一个小孩从废墟中伸出的手时,他在给女友的那首诗的基础上用了10分钟写下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就是这首诗歌感到了全中国。 
      这个时候还有人冒充诗作者,人啊!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违背良心做事,还好,作者出来后,之前自称是原作者的人没一个跳出来质疑,总算还有一点点良知。


      3楼2008-05-27 19:25
      回复
        • 125.70.138.*
        汶川大地震

        那个山清水秀的午后
        阳光多么温暖
        花香怡人 琴声悠扬
        孩子的笑脸比金子还要璀璨

        那个天崩地裂的午后
        万物如刍狗
        多少悲离
        多少梦碎
        多少只眼睛失去颜色
        多少双臂膀再也不能
        去拥抱明天

        那个刺伤国人神经的午后
        我们揪着头发拷问自己
        为什么只有失去
        才懂得珍惜
        为什么只有心痛
        才知道反悔

        2008年5月12日
        前一秒是天堂后一秒是地狱
        一个用鲜血凝结的日子
        以黑色刻上历史
        永不磨灭


        4楼2008-06-03 23:31
        回复
          这一刻让我们 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着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5楼2008-06-05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