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学生,关注医学界已经一年了。毕业在家低头叹气、一筹莫展之余,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故事还得从2010年那个暑假我刚刚高考完开始说起,六月底分数出来了,超二本线21分。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招生目录上各个学校以及专业,除了一本没有仔细看,我全都认真的看了一遍。
当时国家推出医改,由卫生部(当时不叫卫计委)牵头,教育部、发改委等共六个部门组织实施。目标是每年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免费培训5000名全科医师。我当时想直接招聘不是更为方便,后来我了解到以前有招聘,但是实施效果不佳没人报。所以今年具体实施下来就是要求本省的医学院校在今年的高招的提前批次录取,专业为免费定向临床医学,内容就是大学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财政支出大约总计每人每年8000元,大学课程安排与普通临床医学一样。毕业以后到户籍所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六年,纳入编制管理。这是当时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能给我的所有信息。考虑到分数、经济、毕业后工作问题,于是我就在提前批次填报了这个志愿。幸运或者不幸运的说,两周后我收到了来自学校的一封快件,打开后里面是一封告知书,意思是我要么选择接受这个专业的录取,要么不接受这个专业,然后失去以后其他批次的录取。要是接受的话就去县卫生局签定向就业合同,并及时把合同寄回学校视为同意,过期视为不同意,农村孩子考大学不容易,再加上免除学费,还有编制,工作稳定等等几个因素促使我签订了合同。后来顺利入学,并且知道了当年普通临床录取分数线是超二本线29分。
大学期间由于是医学院把专业分为定向班和非定向班,所以班级里的孩子大多是农村来的,他们的分数大多比我高,超过当年的非定向临床的录取分数线,还有好几个超过一本。大学生活还是很顺利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后两年的临床课程,按合同上来说学校优势教学资源向定向专业倾斜,可是后来给我们带教的老师大多是资历比较浅,和多媒体教室大多无缘,经常逃课去蹭普通班的临床课,这让我们异常想念大一大二的的教授们。生活上,因为知道自己是定向生,将来要回到农村,没有人愿意陪你去农村,不能也不敢恋爱,平淡地走过了五年,这事也已经过去了。
2014年,国家推出政策说以后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编制。
2014年,卫计委要求所以医学毕业生都要参加住院医师规培。
2014年6月没有一点我们毕业后的政策出来,由于对未来的憧憬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