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岩韵,方懂岩茶
2015-07-17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在于这股“岩韵”。每个人对“岩韵”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但是好岩茶给你带来的口腔体验一定是舒服、难忘的。
理解岩韵,通常从两方面入手,茶汤的水感和喉韵。
好的岩茶,茶汤的口感醇厚,品之似汤中有物,并伴随着冲击力和刺激感,茶友们认为这就是岩茶的“骨头”。而“岩韵”的体会正是这种山岩硬朗、铮铮铁骨之感。岩骨花香的“骨”是岩韵的表现之一。
也有不少茶友认为岩韵的感官体验应该在喉咙。茶气充沛,喉韵明显,茶汤间似有柔韧细丝绵绵不绝,或如缓缓弥漫的小颗粒,咽下去良久,滋味依然在齿,从喉处回甘源源不断。这种观点便是切中了香清甘活中的“甘”和“活”。
茶师在线以为,“骨”对应的是“岩”,“甘”和“活”对应的是“韵”,如果比作一个人,“岩”就是躯壳,“韵”则是灵魂。“岩”感相对而言更容易捕捉,茶汤入口,在口中停留,感受质感、厚度,便可体会到水中的骨感。而“韵”感更虚无缥缈,不仅要靠积累的品鉴经验,还有味蕾的敏感度,悟性也是不可缺的。沉淀身心,感受茶汤的层次变化,汤水滑在口中,化在喉咙,回甘、生津交替,连绵不断。
怎么理解岩茶的“岩韵”,“岩韵”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① 岩茶的香透着骨,也有人形容为“霸气”。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汤冷却后,再闻杯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妙极。
② 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③ 好的岩茶,茶汤入口后,会产生一种刨冰融化,迅速弥漫的感觉,这就是“化”。当然,好茶入口都会很滑很化,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粘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④ 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
岩韵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香清甘活:“活”比较抽象
晚清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点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香气是茶叶品质的灵魂,清甘是茶汤滋味的风骨,“活”是人们品饮武夷茶后的心理体验。梁章钜从香人手,以清甘承接,最后升华到“活”,从物质到精神,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梁章钜举人出身,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位也不低。所以,他的这段评价,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具体标准。凭心而论,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抽象了一点。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说是“活甘清香”,但基本意义没有多大变化。
岩骨花香:“骨”很难体会
也许是感到梁章钜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所以,又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特征归纳为更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岩茶香气浓郁,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花香,兰花香、桂花香、水仙花香、水蜜桃香等等,这容易理解,但“骨”就较难体会了。
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形象地描述了岩韵的特色。由此可见,“骨”是一种特殊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品饮岩茶时才有,茶汤咽下去很久,茶的滋味还在齿间口中回荡。
岩韵,是“香清甘活”,还是“岩骨花香”?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一定道理。
先正确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音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因此产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想象的审美感觉。将其内涵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产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此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
所以,岩韵的最基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基本感官特征,使岩茶与其它茶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2015-07-17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在于这股“岩韵”。每个人对“岩韵”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但是好岩茶给你带来的口腔体验一定是舒服、难忘的。
理解岩韵,通常从两方面入手,茶汤的水感和喉韵。
好的岩茶,茶汤的口感醇厚,品之似汤中有物,并伴随着冲击力和刺激感,茶友们认为这就是岩茶的“骨头”。而“岩韵”的体会正是这种山岩硬朗、铮铮铁骨之感。岩骨花香的“骨”是岩韵的表现之一。
也有不少茶友认为岩韵的感官体验应该在喉咙。茶气充沛,喉韵明显,茶汤间似有柔韧细丝绵绵不绝,或如缓缓弥漫的小颗粒,咽下去良久,滋味依然在齿,从喉处回甘源源不断。这种观点便是切中了香清甘活中的“甘”和“活”。
茶师在线以为,“骨”对应的是“岩”,“甘”和“活”对应的是“韵”,如果比作一个人,“岩”就是躯壳,“韵”则是灵魂。“岩”感相对而言更容易捕捉,茶汤入口,在口中停留,感受质感、厚度,便可体会到水中的骨感。而“韵”感更虚无缥缈,不仅要靠积累的品鉴经验,还有味蕾的敏感度,悟性也是不可缺的。沉淀身心,感受茶汤的层次变化,汤水滑在口中,化在喉咙,回甘、生津交替,连绵不断。
怎么理解岩茶的“岩韵”,“岩韵”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① 岩茶的香透着骨,也有人形容为“霸气”。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汤冷却后,再闻杯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妙极。
② 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③ 好的岩茶,茶汤入口后,会产生一种刨冰融化,迅速弥漫的感觉,这就是“化”。当然,好茶入口都会很滑很化,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粘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④ 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
岩韵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香清甘活:“活”比较抽象
晚清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点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香气是茶叶品质的灵魂,清甘是茶汤滋味的风骨,“活”是人们品饮武夷茶后的心理体验。梁章钜从香人手,以清甘承接,最后升华到“活”,从物质到精神,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梁章钜举人出身,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位也不低。所以,他的这段评价,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具体标准。凭心而论,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抽象了一点。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说是“活甘清香”,但基本意义没有多大变化。
岩骨花香:“骨”很难体会
也许是感到梁章钜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所以,又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特征归纳为更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岩茶香气浓郁,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花香,兰花香、桂花香、水仙花香、水蜜桃香等等,这容易理解,但“骨”就较难体会了。
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形象地描述了岩韵的特色。由此可见,“骨”是一种特殊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品饮岩茶时才有,茶汤咽下去很久,茶的滋味还在齿间口中回荡。
岩韵,是“香清甘活”,还是“岩骨花香”?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一定道理。
先正确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音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因此产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想象的审美感觉。将其内涵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产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此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
所以,岩韵的最基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基本感官特征,使岩茶与其它茶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