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行的两种缘起
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属于清净的缘起,另一种是属于杂染的缘起。
第一个清净的缘起,它的根本是真如佛性,这个是我们众生的本来面目,重点在于持戒定慧三无漏法,返照自性真如。只要去认真观照它,我们的心跟真如感应道交的时候,《大乘起信论》说,这时已经启动真如的加持力,叫做真如内熏。
第二个要务实地面对我们的生命,就是杂染的缘起。我们一方面观照我们的真如,一方面要面对凡夫业力的现实。什么叫现实呢?就是阿赖耶识,我们必要面对生命中一个非常大的仓库,它把我们无量劫来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把我们所打的任何一个妄想,通通如实的记录下来。所以身为一个现在的生命,我们必须要面对过去的业力,这是不可逃避的。
这是因果所决定的,也是因果不昧的体现。过去无量劫业力它不会放过你,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它不断的会释放一种生死的力量来牵动你。所以我们怎么去摆脱过去,我们如何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跳脱出来,所谓调伏它,带业往生,这个是一个重点。
为什么我们净土行者要信愿持名?信愿就是一种理观,必须要把业力转成愿力,这个佛号才能够通往净土,只有愿力可以胜出业力,佛陀也是靠大愿力摄受我们,让我们带业往生、了却生死和成就道业不退转。
所以我们一方面忆念真如,我们给自己一个未来的希望,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可以跟佛陀一样圆满觉悟,因为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没有失掉;另一方面我们面向未来,忆念佛陀发愿往生净土,在阿弥陀佛的法身世界(净土)里对治无明业习,圆满菩提道。
这是佛法的两大思想,一个给你未来希望,另一个要当下努力。
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属于清净的缘起,另一种是属于杂染的缘起。
第一个清净的缘起,它的根本是真如佛性,这个是我们众生的本来面目,重点在于持戒定慧三无漏法,返照自性真如。只要去认真观照它,我们的心跟真如感应道交的时候,《大乘起信论》说,这时已经启动真如的加持力,叫做真如内熏。
第二个要务实地面对我们的生命,就是杂染的缘起。我们一方面观照我们的真如,一方面要面对凡夫业力的现实。什么叫现实呢?就是阿赖耶识,我们必要面对生命中一个非常大的仓库,它把我们无量劫来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把我们所打的任何一个妄想,通通如实的记录下来。所以身为一个现在的生命,我们必须要面对过去的业力,这是不可逃避的。
这是因果所决定的,也是因果不昧的体现。过去无量劫业力它不会放过你,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它不断的会释放一种生死的力量来牵动你。所以我们怎么去摆脱过去,我们如何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跳脱出来,所谓调伏它,带业往生,这个是一个重点。
为什么我们净土行者要信愿持名?信愿就是一种理观,必须要把业力转成愿力,这个佛号才能够通往净土,只有愿力可以胜出业力,佛陀也是靠大愿力摄受我们,让我们带业往生、了却生死和成就道业不退转。
所以我们一方面忆念真如,我们给自己一个未来的希望,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可以跟佛陀一样圆满觉悟,因为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没有失掉;另一方面我们面向未来,忆念佛陀发愿往生净土,在阿弥陀佛的法身世界(净土)里对治无明业习,圆满菩提道。
这是佛法的两大思想,一个给你未来希望,另一个要当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