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吧盟吧 关注:3,555贴子:99,164
  • 27回复贴,共1

【长武人物】长武县传奇连长——马润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马润身,长武县人,陕西抗战老兵。他生于民国七年,在粮食与知识的双重饥饿中步入学堂,几番周折又踏进了黄埔军校的门槛,成长为国民党军营中一位宪兵连长。先后辗转川、湘、沪等省市,负责动荡年代的社会治安。


信息来源/ @长武时讯


1楼2015-07-22 17:47回复
    马润身诞生于民国七年,在粮食与知识的双重饥饿中步入学堂,几番周折又踏进了黄埔军校的门槛,成长为国民党军营中一位宪兵连长。先后辗转川、皖、湘、沪等省市,负责动荡年代的社会治安。因工作关系,曾接触过冯玉祥、于右任、何应钦、白重禧、蒋介石、宋美龄、杜月笙等国民党名将以及上海滩名流,为他们安全警卫。随着对国民党深入了解,便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上海,因其手下士兵误伤他人,国民党将时任连长的马润身打入监狱。出狱后,他深感国民党天下已为时不远。


    2楼2015-07-22 17:48
    回复
      1949年7月回到了久别多年的长武县马寨村的故乡。回乡后,成为本村的一名教师。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又一次遭受了批斗,但他忍屈受辱,沉着镇定,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马润身才获得了新生。庆幸的是他有一位不离不弃的老伴始终给了活着的勇气和力量。这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满怀感恩。而今,他已年届92岁高龄。可是,记者见到他时,他鹤发童颜、目光炯炯,言行不减当年的精神风貌令记者叹为观止!足以领略一位上尉连长当年叱咤疆场的飒爽英姿。马润身卸甲归田回到长武县马寨老家的农村,距今已经整整60个年头了……


      3楼2015-07-22 17:48
      回复
        当兵同样受煎熬
        当兵,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是他心中的夙愿。但当他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国民党的宪兵连长后,现实总和梦想遥不可及,他深感国民党军队中堕落腐化之风盛行,曾经的愿望和憧憬如同泡影而破灭,煎熬中他继续寻求理想的突破。1942年3月,他已经担任宪兵21团二连一排排长。中旬,随部队由湖南芷江向重庆进发。同年,配合中央军事委员会追查了毒品以及武器倒卖活动,11月,进驻重庆江津分区卫戍部队工作。1944年调泸州市区执行任务期间,多次与冯玉祥将军亲密接触,深感冯将军的为人处事作风令他钦佩!
        这年春,身为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到泸州开展救国现金运动,马润身荣幸地担任了冯将军的地方警卫任务,并联系救国现金运动工作,与冯将军接触频繁。宣传大会上,冯将军总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呼吁大后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战。冯将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使得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马润身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在此期间,冯玉祥将军一身正气,反对住别墅和为他举行宴会,随身带一名炊事员给他和副官做饭,自费开支。这一切,马润身看在眼里,他深感冯将军的作风和其他一些国民党要员大相径庭。于是,他向冯将军呈上了一份《关于川南政治、社会、腐败等弊端的革新意见》,时隔不久,即收到了冯将军的亲笔复信,对马润身的思想和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志青年有为,佩为万分……”5月,马润身奉命调入重庆汪山别墅,负责蒋介石的往返途中的安全警卫。1945年,调升为团部上尉军械官,实际是个闲差。


        5楼2015-07-22 17:50
        回复
          日记歌谣记录历史
          在记者未采访马润身之前,就对他老人家的传奇故事耳有所闻。他的晚年是幸福的。幸福的不光是矫健如飞的身体,更是那从容淡定的心灵。他写的日记和歌谣记录了他最真实的生命年轮和历史记忆,这对于社会、以及他的家庭都将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
          日记从1936年-1948年,详实记录了他从甘肃平凉求学到国民党宪兵上尉连长的历史事实,事间跨度13个春秋。距今已经60个年头。或是在求学时的饥肠辘辘头晕目眩;或是日行百里人困马乏的途中;或是在暗无天日含冤受刑的监狱,他都一如既往将日记记录下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一段日记更是记录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一个国民党的下级军官不为外人所道的一段苦难历程。
          “近两月以来,粮价飞涨,有人以为奸商居奇操纵市价。今天我听A君说,本地粮价飞涨的原因,有某君强买于民,运往“剿匪”前防,从中渔利,我听了这些话,真是要气破肚皮……”(1936年11月19日)这是他在平凉中学上学时写的,表现了一个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九时五十分发空袭警报。午后三时许敌机分三组(共36架)梯次轰炸,全市付之一炬。贫民草屋化为灰烬,如此深仇血债,千百万必须报也!夜九时大火未息,百分之九十市民无家可归,露宿于河川,无灶为炊,老妇幼童相抱而死,弹痕如大涝池,死者血肉散飞,无拳大之完骨,道路竟成丘谷,不能通行!许多老人竟为之发痴,呆坐不能言。余归而巡视时,火势之烈,无路可逃!今日为余亲睹敌人之暴行,何异魂飞天外也!”这是马润身1940年9月4日在湖南芷江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的悲惨场景。日记大多记录自己虽身处军营但心情纷乱,度日如年,凄风苦雨,恨自己不能力挽狂澜如坐针毡的复杂心情。
          虽说他在军营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但是,他怎么也不能忘记远在家乡的父老,1944年3月20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午后接父亲书,家中生活系一严重问题,祖父多病,余心颇忧,小弟不驯,母心多虑,余不得归,无以养家,老大无成实不忠不孝。”随后,他将上年买的雨鞋雨衣售出,将钱寄回,以活家人之命。马润身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战乱年代的一个国民党下级军官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对穷人的同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949年回到久别的家乡,此时的他,不光坚持写日记,而且还洋洋洒洒写下了百万字的歌谣,抒发他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1978年他被平反,他写下了“精神获释去探亲,戚友盛情昔尤今。政治枷锁重重卡,一声惊雷正乾坤…”在他的眼里,歌谣无处不在,看到什么就感怀而发。“教师节有感”“奥运会有感”“贺新婚”“孙女打工有感”“庆澳门回归”等作品紧扣时代脉搏,赞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语言精辟琅琅上口。近年来,本村谁家房屋竣工、婚丧嫁娶、老人寿诞都会请他为他们书写对联或悼词,他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创作的这些作品更是情真意切脍炙人口。
          70岁生日那天,为自己写了一首《自慰》歌谣。藉壕居住,窑厦参半。儿女七户能自立,生产生活没困难。几亩责任田,农忙互助合作,农闲加工衣衫。细米白面日三餐,随意香甜。化纤呢料身上穿,花色自选,款式如愿。出门一趟平,串亲上街很方便。彩电室内安,听书看戏全家老少坐一团。新闻科技文艺,古今中外在眼前。党的政策,乐在心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安定团结,惟望促进台湾早回还。文字简洁明快,读来趣味横生心境坦然,同时表现了他时刻关注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92岁高龄的马润身每天坚持练习书法


          9楼2015-07-22 17:54
          回复
            我太爷也是黄埔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7-22 18:51
            收起回复
              我太爷他爸是国民党员,灵台县长,后来是市长。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7-22 18:52
              收起回复
                牛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7-23 10:41
                回复
                  这人我认识,我表哥他姑父的他爸,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曾经有一次,他给我讲他的经理,说的很带劲,说是还给某位大领导放过警卫,不过老汉有点耳背,在带助听器的情况下都听不见我说话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7-23 20:02
                  收起回复
                    知道这位老人。但是这种五毛式的叙述让人非常反胃,恶心。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7-23 22:19
                    收起回复
                      祝老人健康长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7-24 10: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