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史背景
说起二战的海军发展,不得不提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在这个依靠路易十六的王家舰队取得独立的国度,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海军五强在这次会议中签署了《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华盛顿海军条约》。
作为一个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大帝国,作为本土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两大水域的欧陆霸主,法国海军却只获得了175000吨、仅相当于只需控制地中海的意大利的主力舰吨位。
国力在战争中的损耗使得法国无法维持一支强大的舰队,只得接受一切。而作为补偿,法国被允许在“海军假日”期间的1927年、1929年与1931年建造新的、不超过35000长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6寸的条约型主力舰。但同时,意大利人也取得了同样的待遇。
中插:一战法国人才叫苦逼,汉斯的本土基本上就没被其他国家踏上过,毛子好不容易打到东普鲁士马上被糊回去了= =,而一战欧洲主战场就在法国本土,所以后来法国佬修某防线也是意料之中、情有可原,虽然没用就是了……
1928年,德国宣称开始建造第一艘装备11寸火炮的装甲舰——或称袖珍战列舰。这为法国战列巡洋舰的命运带来了转机。由于无法对德国人的装甲舰形成足够大的优势,海军要求立刻强化原有主力舰设计,将计划升级为可抵御装甲舰11寸火炮的25000吨级战舰。这最终的产物,便是杰出的轻型战列舰敦刻尔克级。

敦刻尔克级的横空出世,在欧洲大陆重新掀起造舰竞赛,而敦刻尔克级先进的设计思想也广泛影响着世界海军。作为回应,意大利人开始针对敦刻尔克级设计他们轻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后者的成果自然就是至今经常被忽视,却不乏实力的意大利主力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作为回应,法国海军新的建造计划随机提上日程……
代号:PN196
黎塞留级由1934年提出设计标准,35年10月22日首舰于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开始建造,次舰于36年动工,39年1月17日首舰正式命名为黎塞留
次舰于3月6日被命名为让·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