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教师吧 关注:198贴子:904
  • 0回复贴,共1

为郸城教育自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燕赵都市报张丰 (特约评论员
2015年高考第一批录取即将结束,河南省郸城一高被北大录取18人,被清华录取16人,两校录取人数再次居全国县级高中第一位。这样的消息,不但让这个县城的人们振奋,甚至也能鼓舞到数千里之外的成都。我所在的老乡群,以老乡会的名义向郸城一高发出贺电,而一场庆祝式的聚会也在筹备之中。
在高考分数公布时,郸城一高一度陷入某种“危机”中。河南省的文理状元都出在郸城县所属的周口市,却和这个高中无缘。理科状元是太康高中的,分数公布后,一些太康高中的学生到郸城一高的贴吧里打探成绩,这让一高的学生警惕,他们说:等着吧,看哪家考上北大和清华的多。在高考和应试教育都备受质疑的今天,这些孩子们却在努力捍卫着自己学校的荣誉。
这座学校的高考成绩,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考试本身。
郸城县,不在任何一条高铁线路上,甚至也不在任何一条铁路上,不在任何一条高速公路上,甚至也不在国道上。没有矿产资源,它似乎正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这座正在崛起的“超级高中”,某种程度上正扮演着这个县的拯救者角色。一本上线1576,二本上线3247,本科上线超过4800人,而20年前我在县城读高中时,全县的高中生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很多外地复读生正在源源不断赶来。
有人在网上爆料,要考上郸城一高可不容易。今年,一高准备招3000名高价生,起步价18000元,单这一项,学校就可以收入5400万。这条信息不知是否属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外地来复读的学生,也要按成绩排序。那些本来就上了一本线,甚至差几分就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也会复读,他们要缴纳的费用当然很少。高考分数越低,费用也会越多。在这个县城,郸城一高的经济收入,超过绝大部分企业。郸城一高的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那或许是这个县城最有希望的工地。
如果我们用鲜花盛开来形容这种高考的成功的话,这些花,是生长在不健康的花枝上的,甚至其土壤,也已经贫瘠。在这个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的县城,农村的中小学正在加速衰落。以我老家的村小为例,那本来是几个村庄的孩子读书的地方,10年前,每个年级有3个班级,每个班有50人以上,而如今,每个年级只能保留1个班,学生不过20人。学生免费午餐项目要发牛奶、面包和鸡蛋给孩子,根本就领不完。农村的孩子,大多数仍只能读到初中,他们可以分享的,是属于别人的辉煌。
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却注定要开出一朵奇葩。20年前,农村还充满希望,镇上的初中,也充满朝气,但那时全县却连续多年没有一个人能考上北大清华。或许正因为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县城因北大清华而带来的狂欢。
和很多人的冷嘲热讽相比,我对家乡崛起这样一所超级中学并不反感。我读高中时,骑自行车去县城,快到县城时,会闻到一阵阵恶臭。那些工厂,大概早已倒闭。如今崛起的是一个“考试工厂”,这个县城的一部分正在围绕这个工厂运转,比如,学校周围的房子,租金大为上涨。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未来的起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5 14: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