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濮北吧看到的新公交车帖子,觉得以后咱们的公交可以这么搞
基于当前市区内公交覆盖特别是在支线上严重力度不够,为了解决居民出行最后几百米的难题(解决了应该能吸引更多人乘坐公交~),那些新来的电动小巴(看起来至少五六十辆的样子)可以拿来在支-干线上开微循环线路实现家门口乘公交。具体方案:
1.把现在的干线(南北向如开州路、京开道、长庆路、大庆路,东西向如中原路、黄河路、胜利路、建设路)上都按插上10m以上大中型车并专攻这些干线(比如现在的黄河路25路,胜利路15路……)或只走干线(比如现在的7路8路但仍有待调整),并加大发车密度,平均能五分钟一班吧
2.那些八九米的就和现在差不多穿插于次线与干线(5路16路23路之流),基本维持现状(这两年的公交线路调整相比以前在干次路上的公交覆盖度感觉已经差不多了,之前我也在GE制图比较过)
3.剩下的就是现在公交网未触及到的支线道路,这就用得着这些小巴了。尤其像油田那片历史悠久一些的住宅区道路 or 老城的一些较老窄路 or 城西/北那些城乡穿插住宅区 or 新区的教育园区,用这些小巴新开微循环公交将这些住宅区和附近的学校医疗等公共设施以及商业中心进行连接,在小区门口附近就可以设置公交站牌,居民出门就能乘公交去这些附近公共场所更为方便。而且这些小巴在大路站牌可与干线大车换乘(如果有可能搞个干-支线一小时内免费换乘就爽翻了效果肯定更棒!)。这样的线路不长,大概也就(非环线形式下)5公里左右吧,按照立折/环线形式的跑,一条线也不用配太多车。这样的模式下上下班/学出行效率应该会有大提升。
这段文字所述的大概也就是现在我对微循环公交的大致印象,当前大城市像上海北京武汉无锡,中小城市我所知的如襄阳黄石,都在进行这样的探索改革。而尤其像濮阳这样老城-市区-油田三片组成框架较大而散的城市,这样的模式运营效果在咱们这应该不会太差,毕竟我们当前公交运营基础也是比较薄弱,取得较大进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基于当前市区内公交覆盖特别是在支线上严重力度不够,为了解决居民出行最后几百米的难题(解决了应该能吸引更多人乘坐公交~),那些新来的电动小巴(看起来至少五六十辆的样子)可以拿来在支-干线上开微循环线路实现家门口乘公交。具体方案:
1.把现在的干线(南北向如开州路、京开道、长庆路、大庆路,东西向如中原路、黄河路、胜利路、建设路)上都按插上10m以上大中型车并专攻这些干线(比如现在的黄河路25路,胜利路15路……)或只走干线(比如现在的7路8路但仍有待调整),并加大发车密度,平均能五分钟一班吧
2.那些八九米的就和现在差不多穿插于次线与干线(5路16路23路之流),基本维持现状(这两年的公交线路调整相比以前在干次路上的公交覆盖度感觉已经差不多了,之前我也在GE制图比较过)
3.剩下的就是现在公交网未触及到的支线道路,这就用得着这些小巴了。尤其像油田那片历史悠久一些的住宅区道路 or 老城的一些较老窄路 or 城西/北那些城乡穿插住宅区 or 新区的教育园区,用这些小巴新开微循环公交将这些住宅区和附近的学校医疗等公共设施以及商业中心进行连接,在小区门口附近就可以设置公交站牌,居民出门就能乘公交去这些附近公共场所更为方便。而且这些小巴在大路站牌可与干线大车换乘(如果有可能搞个干-支线一小时内免费换乘就爽翻了效果肯定更棒!)。这样的线路不长,大概也就(非环线形式下)5公里左右吧,按照立折/环线形式的跑,一条线也不用配太多车。这样的模式下上下班/学出行效率应该会有大提升。
这段文字所述的大概也就是现在我对微循环公交的大致印象,当前大城市像上海北京武汉无锡,中小城市我所知的如襄阳黄石,都在进行这样的探索改革。而尤其像濮阳这样老城-市区-油田三片组成框架较大而散的城市,这样的模式运营效果在咱们这应该不会太差,毕竟我们当前公交运营基础也是比较薄弱,取得较大进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