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吧 关注:228贴子:639
  • 15回复贴,共1

《 医学三字经》(附录)之阴阳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识一字便可为医说
客有问于余曰∶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起死回生,非读破万卷书,参透事事物物之理者不能。今非通儒而业此,亦能疗人病获盛名,何也?余曰∶天地间有理有数,理可胜数,则有学问之医,远近崇之,遂得以尽其活人之道。然仲景为医中之圣,尚未见许于当时,观《伤寒论》之序文可见,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万世,不在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而喻嘉言、柯韵伯二先生书,尤感愤而为不平之鸣,此理数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今之业医者,无论不足为通儒,而求其识字者,则为良医矣。无论其识多字也,只求其识一字者,亦可以为良医矣。客曰∶此何字也,得毋所谓丁字乎?余曰∶亦其类耳。不必他求,即人字是也。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也,左为阳,左边一“丿” ,阳之位也;右为阴,右边一"丶" ,阴之位也。作书者,遇“丿”处自然轻手挥之,阳主乎气,轻清之象也;遇“丶”处自然重手顿之,阴主乎精,重浊之象也。两画不相离,阴阳互根之道也;两画各自位置,阴阳对待之道也。 “丿”在左者不可使之右,“丶”在右者不可使之左,阴阳不离之道也。左“丿”由重而轻,万物生于水,即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之义,由阴而阳也。右 “丶”由轻而重,形生于气,即大哉干元,乃通统天,至哉坤元,乃顺承天之义,阳统乎阴也。二者合之则成人,合之之义,医书谓之曰抱,《周易》名之曰交,交则为泰矣。试以形景浅言之,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人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曰人中)。自人中而上,目、鼻、耳皆两窍(偶画),自人中而下,口与二便皆单窍(奇画)。上三画偶而为阴,下三画奇而为阳,取天地之义,合成泰卦也。形景主外,犹必合阴阳之象而成人,况人之所以生之理乎,人之为义大矣哉!子若遇医者,问此一字,恐高车驷马,诩诩以名医自负者,亦一字不识也。客闻予言,亦大笑而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02 11:32回复
    很不错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05 19:54
    收起回复
      持续关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30 12:41
      回复
        希望先生继续更新,结合病案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9-23 10:45
        回复
          哪位老师给解释解释: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8-16 11:26
          收起回复
            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6楼2017-11-03 12:35
            回复
              这个可要涉及历史来历了: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 ,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汉哀帝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
              公元6年,刘衎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7楼2017-11-03 12:36
              回复
                汉平帝时代是王蟒玩弄权术的以令天下的时代。


                8楼2017-11-03 12:40
                回复
                  素王是孔子的别称。继汉平帝后,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意思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9楼2017-11-03 13:45
                  收起回复
                    综上所述“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是揩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就好比孔子著作的《春秋》一样影响深远的。


                    10楼2017-11-03 13:59
                    回复
                      提及《伤寒杂病论》之作“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不由联想到《素问》,历代对此书名有诸多解释的。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在序文中提及撰用《素问》《九卷》······时至唐代王冰在整理这两部古代遗文后,将其认定为《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依据传说《汉书·艺文志》里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故而认定。而《汉书·艺文志》又称医经之说,源于刘氏《七略》。《七略》也是王蟒时代作品。
                      综上素王是王蟒时代称谓,《黄帝内经素问》也是王蟒时代出品。那时的人们,认为孔子是没有得到官方任命的“王”。即言,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因此《黄帝内经素问》作者也是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素问”。这一点对《素问》的来龙去脉,应该也是有着考定价值的。


                      11楼2017-11-03 14: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