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探讨】理科怎么样越学越有兴趣”一贴,讨论了有关学习的兴趣的问题……
最近有了一些新想法,再次进行探讨,各位吧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兴趣属于自发,自发就要重视人本身…… 不记得哪里说的成果——学习最好的一类人,往往兴趣爱好广泛…… 虽然不能确定是否爱好广泛是必要条件或某种良好状态的必然结果,但据我所知的很多例子,都是学习成绩很好又在其他方面很优秀的……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也不一定这样才最好;比如说自控能力太强有可能会制约创造力,小时候不那么顺利,大了承受能力会好些),不过至少说明了一种可能性…… 假如能有竞争压力之外的自发的动力,也许学习过程会好受一些……
兴趣,属于自发,自发,从老师家长的角度,必然有一个“可控性”的问题——也就是会不会因为对其他方面感兴趣而“耽误”了学习?……
那些多特长学霸的例子,虽然有人会觉得也许刚好他们是爱学习的人,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其他特征……
1, 自控能力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到点不停止玩耍等,或不开始做事的行为…… 拖延症现象几乎不会出现……
2, 大多有规划,整体(战略层面的)符合实际的规划,并且能够执行落实与调整……
3, 大多有自己的探索,不会说完全紧跟老师布置的一切任务(估计一般是经过摸索以后才知道如何取舍)…… 但是人家学得好,有自己的方法配合老师的教学(牛人可以自学,问老师问题就行)
这些…… 怎么说呢,属于自理能力方面,假如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聪明的头脑,成绩也会比较可观……
--
我觉得,那些案例所能展现的,仅仅是一方面——毕竟不可能说了解别人的详细成长经历,身体状况,作息时间等——这些也属于隐私…… 所以下面也带有我的猜想的部分:
首先是营养跟上,各种各样的营养…… 合适的作息时间——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年轻人一般相对不容易疲惫(有些人每天只睡四小时,照样生龙活虎的)……
假如希望是产生兴趣…… 对学习我只能说——学习本身也许有助于实践但是不等于实践,产生兴趣很难说是因为能怎样(比如说像打球,像音乐)…… 也许来自于不断掌握与提高新知识(概念)新技能带来的成就感,也许来自于考试成绩比别人好的优越感……
不过假如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也有益于身心发育),那么就不适合带着一种“单一的狂热”——泛滥的兴奋。
假如希望能有“多种兴趣爱好”,又能合理安排时间,首先还是要一种“包容的自控力”……
有些家长会说:“打球有什么好的,作业还没写,学习要紧,要不将来怎么找工作?”
虽然很多家长会觉得假如能完成作业打球也可以,但是有些家长在与学习有矛盾的时候会给予完全否定的语气——也许会产生一个错觉:是因为打球才导致学习不好…… 其实主要可能是缺乏营养,也可能是心里有困惑难以集中精力,又可能是缺乏自控力,即使不打球,也有其他事情做,睡觉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我觉得假如想“培养多种兴趣”同时学习也很好,就需要:
1, 如何待人处事,态度上认识上不要有过大的偏差……
2, 锻炼各种能力,灵活的实际的规划并执行的能力,宽容的自控力……
3, 不要好高鹜远,对自身的评价要客观实际,不积累“信心的泡沫”……
(这个属于实事求是,很多人对自己没信心,缺乏观察与实践尝试,很多时候也需要毅力等)
当然,也需要有自发的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主探索,才有兴趣产生……
还有,除了各方面兴趣,人际交往也是必不可少,从育人的角度,需要全面发展,兴趣只是一方面
……
然而,从育人的角度,又产生一个问题——过早的限制孩子是否有必要?
我觉得,幼儿园可以养成必要的自控力(比如说生气了不能打人,不能偷东西),但不必要过于苛刻(这个不好说什么叫苛刻,就是不太多吧)的自控……
幼儿园小学还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需要保障营养以及多运动,主要是全面地身心健康,以及适当的社会能力……
小升初考试的取消,虽然也有竞争,父母紧张了,不过孩子轻松了……
中学开始有竞争,也是因为好的教育资源有限,也是因为高考是难得的相对公平的切实的晋升机会…… 建议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期计划与执行、自控力要有所加强……
有一种说法是,人需要有各种的活动…… 不同的思维,大脑才可以休息。比如说假如从来都只是学习,效率反而越来越低;适当的运动,跟别人说话,虽然学习时间少了,但是效率高了很多,反而能学好……
还有,晚上早睡觉方面,一个是早上早起白天不睡太多(午休睡觉我觉得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不管睡不睡得着);还有一个是晚饭早点吃,不要吃太多,口味清淡一些(不要太辣太咸之类……);然后就是养成好习惯,躺下以后不要玩手机……
有关小时候约束不要太多,我觉得:
一方面,人总会有各种的感觉或者是感觉不到的约束,有时候是自然规律或对人的尊重,有时候是合理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无论何种约束,都说明人不能太过于任性…… 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或多或少的也要有约束,假如完全顺着孩子,就会把孩子惯坏,后果有可能很严重……
另一面,假如给予孩子太多的不必要也不懂得为什么需要的约束,会制约孩子的思维拓展,甚至有可能变得胆小怕事;
就学习来说,对孩子来说,属于被输入信息的过程…… 至于为什么要学这些,假如说是为了以后竞争就业(家境困难的,由于孩子有切身体会,属于自发的认识,不一定是纯粹的某种意识),假如是被灌输的竞争意识,5、6岁的孩子,有可能会失去童年的快乐与自发梦想的摇篮…… 有关合理规划时间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就已经有了一点约束,就是不希望5、6岁开始课余时间就已经被学习几乎占满……
而且,过多的输入,对于某一学科,即便自身的对于那一学科的思考,也是不直接联系实践的框架内的思考(人为性质的框架)…… 即便是学习本身,也需要学生有所思考(毕竟现在科学发达知识本身还是经得起检验的),多问,才能有好成绩…… 假如主要靠被动全盘接受,成绩大多一般般,成绩比较好的也可能发育不协调……
~
所以即便是学习本身,也需要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从育人的角度就更加是……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而由于竞争激烈,实际上中学生活的重点还是在“授业”(也难以直接与实践相关,而是理论与能力的准备,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说数学)…… 其实一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锻炼养成的,要不到了社会(某些严重不足的在学校就已经有表现,可是不一定会被察觉认识到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有关教学方面,希望是有一个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是健康的人,其次才是学业(教学大纲,不知道有没有对学业以外的重视……),毕竟高智商低素质更可怕……
还有,健康的体质也尤为重要,决定了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拼劲…… 近视率假如居高不下,飞行员多难找,而且,在某些状况下眼镜掉了怎么办?……
当然,近视率的问题,除了看书写字时间太长光线不够姿势不对之类,估计打游戏玩手机也是重要原因……
其实可以在幼儿园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多到户外运动,不要没事了就只玩手机或者玩电脑……
最近有了一些新想法,再次进行探讨,各位吧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兴趣属于自发,自发就要重视人本身…… 不记得哪里说的成果——学习最好的一类人,往往兴趣爱好广泛…… 虽然不能确定是否爱好广泛是必要条件或某种良好状态的必然结果,但据我所知的很多例子,都是学习成绩很好又在其他方面很优秀的……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也不一定这样才最好;比如说自控能力太强有可能会制约创造力,小时候不那么顺利,大了承受能力会好些),不过至少说明了一种可能性…… 假如能有竞争压力之外的自发的动力,也许学习过程会好受一些……
兴趣,属于自发,自发,从老师家长的角度,必然有一个“可控性”的问题——也就是会不会因为对其他方面感兴趣而“耽误”了学习?……
那些多特长学霸的例子,虽然有人会觉得也许刚好他们是爱学习的人,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其他特征……
1, 自控能力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到点不停止玩耍等,或不开始做事的行为…… 拖延症现象几乎不会出现……
2, 大多有规划,整体(战略层面的)符合实际的规划,并且能够执行落实与调整……
3, 大多有自己的探索,不会说完全紧跟老师布置的一切任务(估计一般是经过摸索以后才知道如何取舍)…… 但是人家学得好,有自己的方法配合老师的教学(牛人可以自学,问老师问题就行)
这些…… 怎么说呢,属于自理能力方面,假如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聪明的头脑,成绩也会比较可观……
--
我觉得,那些案例所能展现的,仅仅是一方面——毕竟不可能说了解别人的详细成长经历,身体状况,作息时间等——这些也属于隐私…… 所以下面也带有我的猜想的部分:
首先是营养跟上,各种各样的营养…… 合适的作息时间——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年轻人一般相对不容易疲惫(有些人每天只睡四小时,照样生龙活虎的)……
假如希望是产生兴趣…… 对学习我只能说——学习本身也许有助于实践但是不等于实践,产生兴趣很难说是因为能怎样(比如说像打球,像音乐)…… 也许来自于不断掌握与提高新知识(概念)新技能带来的成就感,也许来自于考试成绩比别人好的优越感……
不过假如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也有益于身心发育),那么就不适合带着一种“单一的狂热”——泛滥的兴奋。
假如希望能有“多种兴趣爱好”,又能合理安排时间,首先还是要一种“包容的自控力”……
有些家长会说:“打球有什么好的,作业还没写,学习要紧,要不将来怎么找工作?”
虽然很多家长会觉得假如能完成作业打球也可以,但是有些家长在与学习有矛盾的时候会给予完全否定的语气——也许会产生一个错觉:是因为打球才导致学习不好…… 其实主要可能是缺乏营养,也可能是心里有困惑难以集中精力,又可能是缺乏自控力,即使不打球,也有其他事情做,睡觉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我觉得假如想“培养多种兴趣”同时学习也很好,就需要:
1, 如何待人处事,态度上认识上不要有过大的偏差……
2, 锻炼各种能力,灵活的实际的规划并执行的能力,宽容的自控力……
3, 不要好高鹜远,对自身的评价要客观实际,不积累“信心的泡沫”……
(这个属于实事求是,很多人对自己没信心,缺乏观察与实践尝试,很多时候也需要毅力等)
当然,也需要有自发的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主探索,才有兴趣产生……
还有,除了各方面兴趣,人际交往也是必不可少,从育人的角度,需要全面发展,兴趣只是一方面
……
然而,从育人的角度,又产生一个问题——过早的限制孩子是否有必要?
我觉得,幼儿园可以养成必要的自控力(比如说生气了不能打人,不能偷东西),但不必要过于苛刻(这个不好说什么叫苛刻,就是不太多吧)的自控……
幼儿园小学还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需要保障营养以及多运动,主要是全面地身心健康,以及适当的社会能力……
小升初考试的取消,虽然也有竞争,父母紧张了,不过孩子轻松了……
中学开始有竞争,也是因为好的教育资源有限,也是因为高考是难得的相对公平的切实的晋升机会…… 建议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期计划与执行、自控力要有所加强……
有一种说法是,人需要有各种的活动…… 不同的思维,大脑才可以休息。比如说假如从来都只是学习,效率反而越来越低;适当的运动,跟别人说话,虽然学习时间少了,但是效率高了很多,反而能学好……
还有,晚上早睡觉方面,一个是早上早起白天不睡太多(午休睡觉我觉得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不管睡不睡得着);还有一个是晚饭早点吃,不要吃太多,口味清淡一些(不要太辣太咸之类……);然后就是养成好习惯,躺下以后不要玩手机……
有关小时候约束不要太多,我觉得:
一方面,人总会有各种的感觉或者是感觉不到的约束,有时候是自然规律或对人的尊重,有时候是合理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无论何种约束,都说明人不能太过于任性…… 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或多或少的也要有约束,假如完全顺着孩子,就会把孩子惯坏,后果有可能很严重……
另一面,假如给予孩子太多的不必要也不懂得为什么需要的约束,会制约孩子的思维拓展,甚至有可能变得胆小怕事;
就学习来说,对孩子来说,属于被输入信息的过程…… 至于为什么要学这些,假如说是为了以后竞争就业(家境困难的,由于孩子有切身体会,属于自发的认识,不一定是纯粹的某种意识),假如是被灌输的竞争意识,5、6岁的孩子,有可能会失去童年的快乐与自发梦想的摇篮…… 有关合理规划时间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就已经有了一点约束,就是不希望5、6岁开始课余时间就已经被学习几乎占满……
而且,过多的输入,对于某一学科,即便自身的对于那一学科的思考,也是不直接联系实践的框架内的思考(人为性质的框架)…… 即便是学习本身,也需要学生有所思考(毕竟现在科学发达知识本身还是经得起检验的),多问,才能有好成绩…… 假如主要靠被动全盘接受,成绩大多一般般,成绩比较好的也可能发育不协调……
~
所以即便是学习本身,也需要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从育人的角度就更加是……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而由于竞争激烈,实际上中学生活的重点还是在“授业”(也难以直接与实践相关,而是理论与能力的准备,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说数学)…… 其实一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锻炼养成的,要不到了社会(某些严重不足的在学校就已经有表现,可是不一定会被察觉认识到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有关教学方面,希望是有一个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是健康的人,其次才是学业(教学大纲,不知道有没有对学业以外的重视……),毕竟高智商低素质更可怕……
还有,健康的体质也尤为重要,决定了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拼劲…… 近视率假如居高不下,飞行员多难找,而且,在某些状况下眼镜掉了怎么办?……
当然,近视率的问题,除了看书写字时间太长光线不够姿势不对之类,估计打游戏玩手机也是重要原因……
其实可以在幼儿园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多到户外运动,不要没事了就只玩手机或者玩电脑……